......
现在,金军已经荡平,赵德基心中早就有了下一步的计划。
他环视群臣,郑重说道:“现在,南侵的金军已基本肃清,因此我决定以建康为行在,并迎回在江西的太皇太后。”
行在,也就是“陪都”的意思,南宋名义上的都城一直在东京开封府。
这一点,在整个南宋一百多年的历史里都矢志不渝。
赵官家乃至整个朝廷以“行在”的目的,“以表不忘故土,以示北伐之志”。
赵德基说到“定都”建康,大臣们当然各有心思。
自然是有人支持,有人反对,有人飘浮不定。
但是不管别人怎么说,最主要的还是取决于赵官家的意思。
不过,赵德基话里所指,已经很明显。
在此之前,曾先后成为东吴、东晋、刘宋、南齐、南梁、南陈六个朝代的京城,历时约360年,被誉为当时的经济、文化、政治、军事中心。
而且,建康城的规划和设计在当时世界范围内也具有领先性。
它拥有壮丽的宫殿和宏伟的建筑,这些都成为了后代宫廷建筑设计的典范。
此外,建康城还以其独特的卫星城体系和传统的城市布局而闻名。
这些是建康城过往的历史,南宋朝廷要考虑的,自然是未来的局势和发展。
右丞相李纲首先发表意见:“建康乃大江之上的军事重镇,地位极其重要!如果将行在定在这里,定然更能稳固大江防线,稳定军心民心!”
李纲接着说道:“未来,也当进可攻退可守,故臣觉得定都建康最为合适,乃官家圣明之举!”
“嗯!”吕颐浩点了点头,“李相公所言非虚啊!建康城控北制南,厄守大江天堑,地位极其重要,是行在的首选之城!”
范宗允说道:“臣附议!”
听了这么多,张俊却不以为是,这不活生生的案例就在眼前吗?
他说道:“官家,建康虽好,却是众矢之的啊!如若将行在定在这里,难免遭金贼窥伺,所以臣觉得建康不安全,应当将行在定在临安为妥!”
一大臣说道:“是啊官家,若是有敌来犯,临安还能有建康城作为屏障!临安不仅人杰地灵,而且经济富庶,因此,临安城才是上上之选!”
“臣附议!”
“臣附议!”
“建康派”和“临安派”就这样面红耳赤的争论起来,各持己见,互不相让。
选建康有选建康的道理,选临安有选临安的原因。
赵德基也没想到,一个行在的选择就能引发大臣们这么强烈的争论。
韩世忠也看不下去了,他说道:“官家,金贼此次南侵,得以长驱直入肆虐江南,是因为建康!建康城的防务在叛贼杜充的管制下如同虚设,这才让金贼大摇大摆的闯了进来!”
韩世忠顿了一下,接着又说道:“若建康城为行在,有官家坐镇,两淮军民又岂能让敌人轻易的过了大江这道天堑呢!”
换句话说,如果赵官家待在建康城里,那他就是江北军民心中的定心丸,军心民心一定会受到极大的影响。
赵官家要是只会躲在后面,难免造成人心不齐,军心不稳,金人南侵时不就是最好的例子。
所以有些话,韩世忠自然不会直接说出口。
张俊看向韩世忠,开口说道:“韩将军,那你有没有想过,官家的安危可关乎着大宋江山社稷的安全啊?”
他这话里的意思,大臣们也算是听出来了,就是说万一赵官家遇到危险嗝屁了,那皇位谁来继承?
皇子现在还在肚子里人形还没出来呢,而且是不是皇子还是两说。
还有就是,赵官家的所有兄弟以及近支的宗室可都在五国城啊!
要不然历史上的赵构又怎么会把皇位传给宋太祖一脉呢。
实则是无奈之举,也是明智之举。
张俊说的也不是没有道理,但主战派的大臣们想着宁可多一分危险,也不要偏安苟且啊。
“张将军,富贵险中求嘛!难道我大宋真就只能偏安江南咯?”韩世忠呵呵一笑,“末将以为,此番大败金贼,我大宋必定焕然一新,守住大江必不在话下!”
“如果守都守不住,他日我等又如何能够挥师北定中原啊?”李纲站了起来,情绪激动,“难道我们的志向就是江南这一亩三分地吗?”
张俊一听这话,顿时脸红了起来,虽然李纲没有指名道姓,但张俊心里还是挺恨的。
但对于眼下的大好形势,李纲必然要一争到底,哪怕是得罪一些人,就算是被一些人弹劾,那也阻止不了他中兴社稷的决心。
“没错!”吕颐浩也站了起来,“这个乱世,只有兴武备,只有自己强大,社稷才能得以存续!”
“辽是狼,金是虎,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