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高中解元(谢谢嫡长子的一连串(1 / 2)

还说你不是神仙 笔磨磨 1009 字 11个月前

蔡丞相冷冷地看着一众哀嚎的文官。

若是有得选,他何尝不想做一个受万人敬仰的清官呢。

可惜,自从他年幼遇到安太祖以来,命运就已经注定。

这一生,虽说是文人、文官,其实和皇家的私奴没什么区别。

一旦离开了皇家,他什么都不是。

皇帝需要一个有能力而又忠心的人,去做那些清流不愿意去做的脏事。

蔡丞相自小和安太祖一起长大,能力又强,还不在乎名誉,自然是最合适的人选。

徐闻的名次,就是其中之一。

眼前这些官员,只想着自己的名声,而不想着皇上的利益。

一个解元,在皇上眼里,屁都不是,给谁不是给?自然要给对自己帮助最大的。

如今皇上的生育问题还捏在张天手里,岂敢在这些不值一提的事令张天为难?

张天若是不想让徐闻走科举,早就可以要求皇帝赐官了,又岂会等到现在?

既然徐闻走科举,那么这人情就要做足。

如果本来该做的人情为10分,只做了七八分,那么不但换不来上位者的感激,反而会引来怨恨。

唯有10分的人情,做到12分甚至15分,那才能将这人情送到上位者的心坎里。

这些道理,明白的官员不在少数。

可是,许多人即使看破,却做不到。

无他,舍不得一身清誉罢了。

所以,自己是丞相,而他们不是。

至于天下非议,蔡丞相又岂会不知?

自己被骂奸臣几十年了,也没见天下人能将自己怎么着。

只要皇上看到自己的“付出”,那么天下人的非议,又岂用理会?

相反,看到徐闻的水平越差,蔡丞相反而越感到欣喜。

连这样的卷子都能定为解元,就越显得自己有用,越显得皇帝对张天的人情大。

若是随随便便给个名次,那有什么价值?

一众文官哀嚎了一阵,见丞相不为所动,只得收起情绪,将剩余的卷子定好排名。

然后,蔡丞相带着名册,离开贡院,进宫面圣。

看到将徐闻定为解元,安佑帝微笑颔首,道:“不错。你没有令朕失望。”

至于其他人的名次,安佑帝就不是很在乎了,连看都懒得看。

蔡丞相道:“谢皇上夸奖。不过,其余考官,恐怕会有些反对声音。”

“嗯,知道了。朕授权与你,提前做好准备。”

“遵旨。”

蔡丞相刚走,马上就有大批文官,包括史尚书,连夜要求进宫面圣。

但安佑帝又岂会自找不自在,一律不见。

有几位骨头硬的文官,想硬闯御书房,结果被卓平带人直接架了出去。

第二天一早。

贡院门外,将几张入榜名单张贴上去。

并且配备了几个衙役,在不断地高声唱名,以方便后面的围观群众能够听到。

当念到中举之人的名字时,还时不时收到一些喜钱。

另一面,几路衙役,带着铜锣,一路敲一路喊,往前三甲的住所走去。

很快,到了张府门外。

“襄阳府襄阳城,徐闻徐老爷,高中解元,特来贺喜!”

每高喊一声,就敲一下铜锣。

一路上不知道有多少人跟着前来看热闹了,将张府前的大街小巷堵得水泄不通。

马上有认得的人说道:“这是张仙人的府第,徐解元是张仙人的弟子。”

“怪不得,张仙人仙法无边,他的弟子,必然也是文曲星下凡。”

而当事人徐闻,自知考得差,并没有像其他士子一样去看放榜,而是局促不安地呆在家里。

听到这喊声,愣在当场。

衙役这边,从身后钻出一个人来,努力扒开众人,走向张府大门。

衙役顿时暗怒,这家伙谁呀?

这讨喜的事,怎么有人敢抢在我们前面?

一般来说,送喜报之人,无论是衙役还是普通百姓,只要第一时间送到,总免不了喜钱。

就算士子没钱,中了举人之后随便一开口,就有大把人肯帮忙出钱,做这份人情。

衙役身为官方使者,手上还捏着喜报呢,居然有人敢抢在他们前头去?

衙役手一伸,将此人拉住,喝道:“按照规矩,徐解元需要第一时间接官方喜报,之后你们才可前来讨喜。”

“今日为大喜之日,我们也不打你,识相的赶紧退后。”

来人急忙拱手道:“官爷,在下是张府官家,刚才去看榜了,来不及往回跑。”

此人正是徐经业。

徐闻不敢出去看榜,他可心焦得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