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这是养兵?养爷吧!(2 / 2)

周氏商会在缓过冀州民变之事后,最近的通过猪肉和瑶池仙酿的生意,慢慢积了一些资金。

唐韵和何进尧商议之后,决定下一步优先着手在基本民生,将盐的生意发展起来。

由于此前和陈言的协定中,有诸多限制条款,利润大多被陈言分了去,周氏商会做这买卖不说是赔本,也很难赚得到钱。

而且,盐贵,导致利高,但要保障基本民生,第一件事价格就得压下去,利润就更低了。

没办法,普通百姓连饭都吃不起,还如何拿余钱去买高价盐?

这也是虽然早已谈好盐的合作,但周氏商会一直没着手执行的主因。

大周国库空虚,至少短期内需要的是能带来高额利润的买卖。

而另一个影响盐生意开展的重要原因,是青山县的盐矿数量不足。

供应本县,甚至邻县乃至陇州,可能足够了。

但要供应整个大周,那却差得天远。

因此双方这些日子经过协商,确定了两件事。

一是由周氏商会从别处的盐矿和盐田,运来那里制成的盐,交由青山县进行加工。

由于大周其它地方没有青山县的精制盐技术,盐品普遍偏低,这样可以提升盐的品质。

这部分盐便是未来周氏商会销售盐的主力。

二是由陈言派出人手,前往全国各地的盐矿盐田,找寻已经废弃的采集地。

再由周氏商会出面,帮忙将这些地方的采盐权拿到陈言的手中。

这些地方基本都是被盐铁司放弃的地方,留在那也是白费,给了陈言,还能二次利用,唐韵自是乐见其成。

毕竟,他们都没有青山县的废矿再开采技术。

从这些废弃盐矿盐田采集的盐,经过加工之后,再转由周氏商会销售,未来将成为销售的另一主力。

从陈言的角度,当然巴不得全国的盐地都全拿到手里。

但这有几个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