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真真假假(1 / 2)

儒樵传 繁都隐樵 1007 字 10个月前

华书洋站在街口再三斟酌后,就跟没事人一样,慢慢悠悠的朝里街里走去。华书洋来到一户大户人家门前,看着紧闭的大门笑了笑,抬起脚步上前拿起门环就“当,当”,的敲起来。

这户人家不是别人,正是张老府邸。张老乃是当地望族,是地地道道的大户人家。华书洋心里清楚,此时去哪里不如直接来找张老。

华书洋敲着门也不说话,他就是想看看里边的反应,嘴角露出一丝笑容。

“谁。。。谁呀?”里边传来一声战战兢兢的问话声,可以听出这人内心的恐惧。

华书洋不紧不慢的开口说道,“小生华书洋,来自林庆,逃荒到此,路径此地,饥渴难耐,顾前来叨扰,讨口水喝,不知为何,小生所遇之人等,都如见到鬼怪一般躲避在下,不知这位兄台可否赏一碗水喝?”

“华书洋?林庆的?老,老爷,您看这是什么情况啊?”里边再次传来说话声,好像是在与主人沟通辨真伪。

说话这张老就在院子里,听着华书洋说出的话后也懵逼了,朱小宝在这莲花城无人不识,肚子里根本没有半点墨水,根本说不出如此文赳赳的客套话,可那模样就是朱小宝无疑啊?

半刻后,里边传来询问声,“你说你是林庆逃荒来的,可有何凭证,我看你就是朱小宝那天杀的,休要骗我。”

华书洋抿嘴笑了下,回道,“这位兄台,小生一路逃荒到此,身无分文,只有这一身破败不堪的青衫遮体,如今让小生怎生自证,话说,兄台刚才所说之人,朱小宝与在下毫无瓜葛,更无从相识,不知兄台此话因何而起?”

院内无声,华书洋暗笑不已。没过多久传来一老者话音问道,“公子自称来自林庆,听公子所言彬彬有礼,应饱读诗书之人,老夫这里正有一困惑,不知公子可否帮老夫解惑?”

华书洋听出来了,这是张老有意想考验他,因自己所学专业正是古时候的东西,所以并没有放在心上,轻飘飘的随口说道,“老人家,小生自知才疏学浅,不知能否帮您老人家解惑,既然您开了尊口,小生也不好拒绝,不妨说来听听,也许晚辈可以帮到您。”

张老一听华书洋说的在情在理,能不能帮是一码事,帮不到也能说打过去。开口说道,“老夫虽不能说有才,但老夫一生所爱就是诗词,上次在府台大人的寿宴上,偶与多年好友相聚,好友拿出一诗,说是偶得,众人听后无不称赞,我们约定下次见面之时,老夫拿出一诗一词与之相比,老夫已经求诗过月余也不曾见到上乘佳作,公子,不知能否帮到老夫?”

华书洋心里盘算了下,如果单说诗词,在自己这里毫无难度,关键在于目前这个世界自己完全陌生,不知自己所知的那些才子佳人的诗句在此是否出现过,所以,犹豫再三后,决定先听听老者好友的诗句在做决定。

“老人家,既然如此,那您是否还记得好友的诗句,能否让晚辈听听,这样也好按曲索意,也好能与此诗句相互有个高低评判的基础,您说呢?”

“公子说的在理,请听好: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张老停顿下下又开口问道,“公子觉得此诗如何?”

华书洋听后浑身一颤,这诗句可是唐代的大诗人杜牧所作,难道说这里是唐朝吗?这下华书洋就有些不淡定了。

“老人家,不知可否告知,此诗是何人所作?也好让晚辈心中有所定夺。”华书洋觉得还是有必要先弄清楚,这诗句出自何人才好。

张老那也不是没有心眼之人,这都是成了精的人,所以没有第一时间说出此诗出自何人,而是反问道,“公子,至于出自何人之手,过后老夫必然会相告,目前老夫想听听公子对这句诗作的评价如何?”

华书洋心里也很清楚张老顾忌的是什么,所以也没有再继续问下去。开口说道,“诗中不仅描绘了明媚的江南春光,而且还再现了江南烟雨朦胧的楼台景色,使江南风光更加神奇迷离,别有一番情趣。经过诗人生花妙笔的点染,显得更加使人心旌摇荡了,这首诗四句皆为景语,有众多意像和景物,有植物有动物,有声有色,景物也有远近之分,动静相结合,各具特色。描绘出了一幅生动形象,丰富多彩而又有气魄的江南春之画卷,呈现出一种深邃幽美的意境。这真是一首极品好诗句的,不知晚辈理解的可正确”。

“嘶”一声倒抽凉气的声音响起,张老万万没有想到华书洋理解的与作者的意境相同,一点出入都没有,这完全是在于个人理解与品鉴下得出的结论。

“速速把门打开,请公子入内用茶,快去。”院里响起张老吩咐的话语声。

“吱呀”一声,双扇大门被打开,华书洋正对着大门,见门开了,两位护院伸手请华书洋入内,便毫不犹豫的走了进去。

华书洋进来之后,看见张老站在大厅门前的台阶上张望,不由心里笑了,这就是朱小宝所熟悉的张老。

“老人家,晚上逃荒落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