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子,那灯可是你的?”
他郑重点了点头,却又笑道:“准备送给我的小侄女,眼下看来却是交不了差了,不过不打紧,年年元夕,年年都会有的。”他虽这般笑着,语气里却流露着万分惋惜,眼神里那极尽可惜之意也飘向了对面之人。
只见那女子向自己施了一礼道:“是小女子莽撞,坏了公子的东西。若公子不嫌弃,小女子或可替公子再做一盏,只是手艺不佳,只能勉强让公子交差。”
听得这话,他立时笑得眉眼弯弯:“若能得姑娘相助再好不过,那在下便先谢过姑娘了。”
跟着那女子于这舟道之上走了一段后,他似是不经意道:“前些日子也是在这乌水,在下遇见了一个人。说来也巧,那人也误推了我入水,又救了我,却在我昏迷时不告而别。我还想当面谢她一谢,只因不知她名姓,便一直未得机会。今日得见姑娘,一时又想起那日之事,觉得与姑娘甚是有缘。”
“公子这话说的倒也有趣,什么缘?落水之缘么?”
“是,也不是。一是因这落水,二是因在下觉得姑娘你与那日见到人很像,所以觉得有缘。”
“缘之一字,可喜也可悲,公子方才说的这缘却是极悲的,还是莫要结才好。”
“可在下却觉得这缘上加缘,负负得正,倒是桩妙事。”
女子不再说话,只慢慢走着,他便也不再言语,只跟在那女子身后。
这一路花灯相映,月色却不减半分,水面溶着月与灯,泛着细碎粼光,倒映着那女子的窈窕身姿,亭亭如风荷。
及又走了一段,两人便沿着舟道上了岸,女子停了步,转身递给他一块帕子。
“把眼睛蒙上。”
他怔了一怔,看了一眼那女子手上的帕子,又看了一眼面前之人。
却见女子又接着说:“规矩。”
他“哦”了一声,随即接过帕子蒙了眼。
见他蒙上眼后,女子又拿出一段锦带递予他。
“夜里路难行,公子请拿好了。”
她牵着锦带的一端,他牵着锦带的另一端,一前一后,缓缓行于这元夕月下,行于这灯火之中。
***
当他将帕子取下时,发现自己已是身处满堂花灯间,比之方才那武记灯铺的正堂还要夺目耀眼,满眼望去皆是华光流彩,缤纷绮丽。
若说方才于那乌水舟上是在落尘星河之上漂游而不知所归,那么此刻于这满簇花灯间便是在仙境琼宫之中徜徉,迷途不知返。
正当他惊叹于这满堂花灯时,女子却已取了宣纸、竹条、线绳、排笔并朱砂、石青、藤黄、墨黑几色颜料一应工具至案上。
“在下今日当真是开了眼,涨了见识,小小一只花灯,竟也需如此繁复之材。”
“纵是再简单的物件,也需得一番功夫制得。只不过,眼下这摆出来的阵仗大,最终的结果恐怕却担不得这大阵仗,只愿公子莫要笑话才好。”
“姑娘说笑了,在下连这皮毛都不曾会,如何取笑得了姑娘。”
女子淡淡一笑,便取了竹条开始搭骨架,竹条弯折盘旋,交错相连,线绳飞扬缠结,紧覆其上,不多时便显出了大致轮廓。她将那骨架放在案上,随即起身取了些面粉和清水倒入一旁的吊锅中,生了火后便拿着木勺缓缓搅动那小小一锅。
在一旁看了半天却也插不上手,及至眼下这熬浆糊的工序,他却是能做来的,便走到那女子身侧,道:“其他的我帮不了忙,这个却能帮姑娘一二。”
女子点头让了让,他便接过木勺,顺着方才她搅动的方向继续搅了去。
通红火舌舔着那焦黑锅底,升起腾腾热气,锅中“咕嘟咕嘟”翻涌着,渐渐溢出香气。
在那缭绕蒸腾的白雾间,他微微偏头看向正在裁剪宣纸的女子。
一层薄雾,一层面纱,便将她笼罩在那蒙蒙云烟里,让人看不真切,唯有那双眼眸,依旧在这缭绕云雾间清澈空灵可溶月。
这半个多月来,他一直在寻她,只是始终没有寻得。
那个雪夜后,眼尖话多的况甫宁发现那件被他视若珍宝的披风不见后,便来问他,他本可以将她的样子告诉况甫宁,如此便能快些寻到她,寻到那披风,可他却只是胡乱搪塞了过去,纵是况甫宁不依不饶,他也未曾吐露半分。
那披风对他来说是极重要,极珍贵的。
小时候,他曾见大哥身穿披风,策马而奔的模样。
他很羡慕,羡慕驰马之时,披风乘风飞扬,凛然自威。
于是母亲便为他制了一件披风,绣了他最爱的竹叶。
母亲说,等他长大了,便能像大哥一样,携披风驰骋山河。
那夜于乌水之上,他见她落水后的单薄苍白,一时不忍便取了那披风为她披上。
后来他寻她,起初是为了那珍重的披风,后来脑海中却时常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