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昂的本职工作是兵部侍郎。
对于检阅军队来说,白昂就算不是专家,也绝对不是门外汉。
虽然大凉帝国的军队并没有站军姿和行进队列的操练,林海也根本不想解释这样的训练对军队的战斗力有什么增益,白昂还是看出来些许门道。
“清河伯的军队别的不说,至少在令行禁止方面是值得称道的,如此训练有素的大军,再配备上清河伯给他们的装备,不要说孟洋城,就算清河伯真想突入高棉腹地,也不是不可能啊。”
白昂一边捋着胡子一边说,颇有到林海的地盘上指点江山的感觉。
“白大人见笑了,儿郎们都不会练兵,也就是个花架子,看着好看罢了。”
林海并不想在这个话题里多聊,他的确希望帝国高层看重清河的战斗力,至少这样他们不会轻易打清河的主意,但是他也不希望高层太过于看重清河,不然等来的可能就是帝国不管不顾的全力一击了。
“再说了,本伯爷只是帝国分镇一方的勋贵,要说临机应变防守反击,打退入侵之敌,然后稍稍那么推进一下,也算是本伯爷的本分,可过于突入敌境,擅自扩大战事,可就不是本伯爷能做的了。这一点本伯爷还是拿捏得住的。”
林海看似漫不经心的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当然,任何一个对政治有那么一丢丢敏感度的人都能听出来,这句话事实上是林海在强调自己的“临机应变”和“防守反击”的权利,甚至希望能够“稍稍”推进一下。
也就是说,只要打起来了,不管谁先动的手,也不管是不是狗脑子都打出来了,在官方上的解释,林海都会回答为:“临机应变,防守反击,稍稍推进”,至于是不是已经推进到敌国的都城下面了,这些都不重要,都算是“稍稍”的一部分。
白昂没有接林海的话。
他知道在这个时候,不管他说什么,哪怕他立刻站起来大声驳斥林海“妄言”,以后出了事林海也会说:“我向兵部侍郎白昂白大人报告过的啊,他同意过的啊,你们怎么能这样?”
当然,他低估了林海的无耻。
只要他敢进入清河境内,那么他说过什么话就不再是他自己能决定的了。
毕竟在他进入清河之前,《关于与兵部侍郎白昂大人的座谈会纪要》、《白昂大人在参观凤凰山军营后的指示》、《白昂大人关于高棉问题的指示》等等文件都已经编写好了,只要白昂一离开清河,就会立刻刊印宣发。
“清河伯,这队列行进和军姿站立确实是练兵良法,只是不知道若要练成现在这个样子,需要操练多少时日?”
白昂想了又想,还是提出了自己最为关心的问题。
“若只是操练这队列行进,军姿站立,再搭配上相应的例如内务要求等等,三个月足矣。”林海看着白昂笑眯眯的说道:“当然,其他的基本战术动作也可以在这时候穿插训练,并不冲突,三月之后,白大人就能明显看到从农夫到士兵的转换了。”
“三月啊...”白昂摇了摇头,道:“若按照帝国军事操典,士卒三日一操,这三个月已经足够把农夫操练成能勉强上阵的辅兵了,若战事紧急,这样的辅兵上阵打上几仗,就是精锐的战兵。清河伯这办法好是好,就是太慢了。”
“三日一操?白大人你在开什么玩笑。”林海戏谑的看着白昂:“在清河,哪怕是猪都不敢这么歇。白大人以为清河靠的是什么在短短数年之间从废墟发展到今天的?难道靠的是干一天歇两天?”
“哦?那还请清河伯指教。”眼见林海似乎要说出点干货,白昂完全不在意林海言语中的不敬之意。
“在清河,所有人,十四日一歇,一月歇两天。这帮士兵也是。每日操练,从日出到日落不可停歇,晚上再加文化课或者夜间操练,三月方可 有个兵样子,半年方可成军,一年之后方可称精锐。”
林海说道:“白大人的练兵方法成军是快,那是因为帝国人口众多,经得住各位大人的糟践,可我清河人丁不旺,只敢走精兵路线,宁要质不要量,不然几场大战下来,清河县怕是就没有人了。”
“清河伯说得有理,只可惜也不全对。”白昂并不恼怒,道:“精兵一道,自古有之,也非清河伯首创,只是全军皆走精兵之风,确也是清河伯独一无二。”
白昂继续说道:“战争之道,本就是倚多为胜。自古一将功成万骨枯,打仗嘛,哪有不死人的,大量经过简单训练的士卒冲击对方阵脚,待对方阵脚松动,主将带领亲兵精锐做决胜一击,这也是最常用的征战之道。”
白昂扭头看着林海道:“别的不说,若是敌方箭雨袭来,差不多也就是一人中一箭就死,清河伯的精锐与本官的辅兵都一样。只是最后兵力不足的就是清河伯了。”
白昂很是认真的在向林海讲述这个世界的统治阶层的战争理念:“再说,精锐铁甲,在野地里争锋自然是无往不利,但若本官是倚坚城而守,清河伯恐怕就不想要这一万铁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