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如海听得满意,夸赞道:“官场之上,尤重知进退三字,你已得其中三昧。”
贾瑜刚要谦虚,林如海却打断道:“我不是有意夸你,而是今天我确确实实是承了你一个情。”
他看向贾瑜,说道:“如你所说,若是你动用了天子剑将郭正阳下狱,那今日之局面就会大有不同。”
看着思考中的贾瑜和黛玉,林如海慢悠悠道:“你我如今皆有皇命在身,在外人看来你动手和我动手是一样的。”
“倘若今日拿了郭正阳,我等与扬州官场虽称不上势同水火,也算的上泾渭分明,这不利于我日后的收编。”
贾瑜愣了下,敏锐的抓住关键词:“收编?”
林如海揭开茶盖,嗅了一下绵绵茶香,肯定道:“就是如你想的那般。”
贾瑜心领神会,起身道:“恭喜伯父了!”
林如海哈哈一笑,又疑惑道:“咦?你怎么管我叫起了伯父?是觉得师兄老了?”
“额...”
贾瑜刚想找个借口搪塞下,却看到黛玉慌忙打断林如海,问道:“诶呀,你们在打什么哑谜,怎么突然开始道喜了?”
林如海被中断了思路,没再往下想,笑眯眯道:“让你兄长给你解释。”
黛玉闻言将眸子转到贾瑜身上。
看了眼少女探询的神色,贾瑜解释道:“伯父既然说了收编扬州官场,那意思自然是即将不日高升,或许过不了多久,林御史的名头要改成林知府了!”
看到林如海不置可否的模样,贾瑜越发肯定,继续道:“当然,区区四品的扬州知府不算什么,倘若为这事,我也不至于如此高兴。”
这话刚说完,贾瑜自己都不禁感慨起来,出京不过一个月,坐镇一府之地的四品大员在自己嘴里都成了区区知府,想不到眼界变化竟是如此之快。
他继续向下说道:“郭正阳此届任期还有两年,如果林伯父接了知府过去,想必两年后还会再次高升!”
林如海如今职位是正六品的两淮巡盐御史,这个品秩对比起同科进士杨怡的从三品,称得上寒酸二字。
但实际上,巡盐御史这个职位位卑而权重。
在前世的满清皇朝,巡盐御史被列为实打实的正三品高官,辖制两淮盐务,是名副其实的香饽饽。
林如海如今在巡盐御史上兢兢业业干了七八年,作为天子心腹,下一步必然是直入中央。
但问题又说回来,六品终究是六品,就算是六部侍郎也是正三品,中间相差了好多个等级。
因此,在被调入中央之前必须有个过渡,而四品的扬州知府就是非常好的岗位。
一来正四品不上不下,递补中央完全够格。
二来林如海久居扬州,熟悉淮扬官场,同时还可以继续协管盐务,给皇帝送银子。
听了贾瑜的推断,林如海得意而笑,他有点明白为什么老师这么喜欢这个小师弟了,这种聪明人一点就通,教学起来实在舒服。
其实贾瑜甚至还有更加深远的推算没有说出口。
他试着将自己代入到皇帝的视角。
林如海出身于盐务,若是调入中央,最大可能就是户部左右侍郎,极小概率会去都察院。
而如今,户部尚书欧阳建章已经多次表达致仕之心。
虽然贾瑜这次下江南,就是为了筹措银子帮助皇帝保住户部尚书的位置,但是老尚书拖欠太上皇内帑银子的污点已经算是留下了。
这对于一个政治人物来说,无疑是极其不利的。
这种情况下,宣文帝完全可以等到林如海进京一段时间之后,再伺机接上欧阳尚书的位置,从而实现权力交替的无缝过渡。
这么一想,宣文帝的心思可真够长远的,如果是在登基之后,将林如海下放的时候就考虑到了这么多,那就有点可怕了,难怪原著里太上皇根本玩不过他。
心中思绪万千,但贾瑜面上不动声色。
林黛玉则高兴道:“意思是说,再过两年我们就要去京城了?”
林如海习惯性求稳道:“现在说起来为时尚早。”
看了眼女儿有些失落的眼神,他又赶忙找补了一句:“但也是八九不离十。”
黛玉这才满意起来。
林如海赶忙转移了话题,指着贾瑜身侧的天子剑道:“你可知,这天子剑是福是祸?”
贾瑜沉默不语,有些疑惑。
黛玉同样也纳闷起来。
林如海叹了口气,继续道:“对这把剑,我和老师的态度是一样的。”
他顿了顿,严肃说道:“此剑祸福相依,但祸大于福!”
贾瑜思考道:“是福我能明白,这意味着我受到了天子注目,甚至可以说是青睐。”
“师兄,祸之一字,应在哪里?”
“木秀于林风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