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喝了我的酒吧?”
张翠山将张阿牛的脑袋掰过来,看着张阿牛的眼睛问道。
张阿牛连忙躲避张翠山的目光,脸上的红意更甚,他支支吾吾地答道:
“就一点点而已。”
张阿牛昨晚趁着张翠山和林钟谈天说地的时候,偷偷尝了一口张翠山杯子里的白酒。那味道!又冲又辣!张阿牛只感觉酒在自己的喉咙里来回翻滚,就是咽不下去。张阿牛已经被辣出泪水,他看了看谈笑甚欢的两人,咬咬牙一口将白酒吞下去。这酒明明一点也不好喝,为什么老汉儿喝起来像喝糖水一样,一饮而尽?张阿牛想着想着,就一头倒在了床上,一直睡到今天中午。
张翠山龇牙咧嘴,松开张阿牛的脑袋。他就知道,这小子肯定喝了他的酒,不然怎么也这么晚才起来。
父子二人已经可以看见山脚稀稀落落的土坯房屋,远处断断续续响起一个深厚沉稳的中年嗓音: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紧接着便是一阵幼小清脆带着浓浓方言口音的孩童嗓音接踵而至。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黄牛村山脚与山腰隔得并不算远,只有十来分钟的路程。只是父子二人刚刚起床,没有来得及吃下一米一面,所以比平时劳累了不少。
“就在前面了,我们搞快。”张翠山催促道。
张阿牛紧紧跟上张翠山加快的步伐,这点速度对他这个八岁的孩童算不得什么,平日和张翠山一起上山打柴赶路差不多。
“晓看花湿处,花重锦官城。”
“晓看花湿处,花重锦官城。”
父子二人已经来到这座木头房屋的门口,张阿牛已经可以清晰得听到屋内那位“孔先生”和其他孩子们的声音。
这位“孔先生”可是一位神人。张阿牛老早就听村里人谈起过,这位“孔先生”叫做孔不遇,三年前突然出现在黄牛村。孔不遇来到黄牛村时,正值腊八。在大雪纷飞的黄牛村,孔不遇身穿一席白衣,仿佛融入这片白色世界中。
他如同张翠山当年带着张阿牛一样,挨家挨户的敲门。只是他寻求的不是母乳,而是食物。村民们用异样的眼光打量着这位衣冠楚楚,却在门口讨食的外乡人,眼中充满警惕。这外乡人的衣着和容貌跟他们这些农夫迥然不同,谁知道这外乡人从何而来,会不会给自己带来麻烦?
不过还是有村民看不下去,将门打开端出一碗热气腾腾的腊八粥便将门牢牢关上。孔不遇看着被放到地上的腊八粥,没有马上端起狼吞虎咽。他撕下自己白衣的左袖,铺成一块白布摊在地上,又随手在地上拿起一块漆黑的木炭。他白皙的右手拿着木炭在白布上龙飞凤舞,哪怕他已经三天没有饮水进食,可写起字来依然铿锵有力。半柱香时间未到,孔不遇已经在白布一尺大的面积下密密麻麻写满八行诗。
他将写满诗句的白布放在村民家门口的台阶上,端起那碗已经微微发冷的腊八粥后,再次敲响了村民家的门,而后转身离开。孔不遇不清楚黄牛村的人不识大字,他只知道自己不受嗟来之食。村民再次打开门,以为是孔不遇贪心不足,结果只见台阶上的一副字画和一个干干净净的空碗。
从此孔不遇会认字写字的消息整个黄牛村都知道了。那个冬天,孔不遇自己用字画和村民们交换了许多茅草和木头,自己在半山腰修建了一座小小的茅草屋,在黄牛村住了下来。那茅草屋看起来明明弱不禁风,孔不遇却硬生生住了三年。后来,村民们发现孔不遇不光会写字认字,他还会吟诗作画,算命看相,而且见识极广。
村民们从他口中听说了许许多多新奇的事物,比如五彩斑斓的虎,口吐人言的鸟。渐渐地,村里人都默认孔不遇为黄牛村学识最广、见识最长的人。唯一奇怪的地方就是孔不遇没有自己的地,也从未下地干活,可自从那个冬天过后,孔不遇再也没有向村里讨过一粟一米。
这座木头房屋跟旁边的土坯房子比起来,犹如孔雀立在了鸡群,看起来都不是一个档次。学堂的墙壁都是用整齐划一的木头围建而成,房顶铺满了瓦片,与周围茅草盖着土坯房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座木房本来是没有的,村里人听到孔先生想要办学,怕孔先生和孩子们没有地方读书识字,几十户人家花了三天两夜就搭好了一座木头房屋。黄牛村坐落群山之中,没有暴雨,没有台风,所以哪怕是木头房屋也不怕被恶劣天气所破坏。
“林梅花在里面的吧。”
张阿牛歪着脑袋想通过门缝看里面坐着的孩子里有没有林梅花,明明昨晚都约定好了今天一起来学堂报道,林梅花今天早上却没有叫自己。
张翠山将手抬起来,准备敲门。可正当他手将要落在门上的那一刻,朗朗书声又响了起来。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先是一个中年男人的声音领读,接着孩子们跟着一起读。
张翠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