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夜半荒庙(中)(2 / 3)

浮世图 读书三十载 1568 字 2024-02-09

孑立、独自一人,无亲无友,孤寂、绝望,最是能击溃人心。

困而不缚,身心自由,不在他身上动手脚,这旨在令他放松警惕。

帷幔飘飘、莺歌燕舞,世间销魂与骨者,唯色也。

这即是在麻痹他的心意、消磨他的心志,更是在转移他的注意力。

在他的注意力被转移后,敌人才使出真正的杀招,将神经毒剂掺合在香火烛里,欲以药物毒害他的神经,从而达到击溃他意志的目的。

一个人的意志被摧毁了,那便是一具行尸走肉,任人随意驱使。

亏得他警醒,刚陷入幻觉、一有不对,立马清醒了过来。

既然你要玩,爷便陪你玩到底!

薄纱下,刘钰嘴角噙起一丝冷笑,身体卓立不动如山,笔挺如枪,呆立当场,一动不动。

刘钰的呼吸节奏变得很缓、很慢、很长。

于常人而言,一吸一呼不过两三秒罢了,但他的一吸一呼之间却间隔了足足三十秒。

通过这种特殊的方式,他可以有效的减少摄入神经毒素的数量,并利用五行经的特殊呼吸方式将摄入的药物排出体内,使其始终处于可控范围内。

这种特殊的呼吸方式是刘钰的父亲刘烨留下来的。

对刘钰来说,父亲更多的是一个名词、一种称呼、一个符号。

他对父亲的印象来自于爷爷的讲述及父亲留给他的那个日记本。

爷爷嘴里的父亲是一名玩世不恭、不负责任、喜欢招风引蝶的世家纨绔、浪荡子;但日记本里的父亲却是一名豪放不羁、随性洒脱、视天下英雄如无物的真男人。

这是两种完全对立、矛盾的描述。

这就像历史上的无盐,有人说她美貌如花、有人说她丑陋粗鄙不堪入目。但除了当世真正见过的人外,谁又能确定她是丑是美呢。

少年爱幻想,小时候的刘钰自是更多的认可日记本里的那个父亲形象;及年长,父亲的形象逐步转变成爷爷的描述的形象。

再后来,他入了伍,三年边军、六年特种兵,他的心智变得更为成熟,父亲的形象于是变得模糊起来。

既不是日本记里那个随性潇洒、豪放不羁的公子哥,也不是爷爷嘴里的玩世不恭、招风引蝶的世家纨绔。

父亲,于他更多的是一张白纸、一个符号、一种称呼,一种证明他来自于哪里的凭证。

父亲留给他的那个日本记很厚,足有20公分,黑色封面、褐色牛皮纸,十分利于保存,时光荏苒,近三十年过去了,依然如新。

这是父亲留给他的唯一物品。

据爷爷讲述,十八岁那年,父亲刘烨以创业的名义从家里诓了一大笔钱后便离家出走,十五年不落家门。

在那十五年里,各类媒体、新闻皆充斥着他父亲刘大公子的风流韵事与花边新闻。

在那些岁月里,时隔一个月不见刘大公子的花边新闻,那便是咄咄怪事,往往反而会成为头条新闻。

三十二岁那一年,刘大公子没再晃荡折腾,消失了一年,谁都不知道他去了哪里。

随后,在他三十三岁那年,他一个人突然回了家,怀里还抱着一个孩子。

那个孩子就是刘钰。

刘大公子进门就将尚在襁褓中的他如同扔垃圾般抛给了老爷子,言道,“老头,这是你家孙子,亲得不能再亲的大孙子。你家刘大公子还未玩够,这娃你先养着,待我玩够了再还我。”

说罢,掉头便走,头也不回,把个老爷子气得三尸跳神,差点一命呜呼就此嗝屁。

老爷子一气之下就将逆子刘烨逐出家门、移出祖谱、断绝关系,任其在外自生自灭。

逆子刘烨自那天掉头而去后,就再无消息。快三十年啦,无声无息,完全消失于人间。

刘大公子在刘氏家族里本就是一个人憎鬼厌的角色,他亲爹老爷子都不过问,其他人自是不会去多事打听他消息的。

所以这么多年来,他是生是死,生是怎么个生法、死是怎么个死法,没人知道、也没人关心。

及长,有时夜深人静,刘钰也会泛起对父亲的好奇,想要知道父亲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甚至动过去找父亲的念头。

这种念头,如风中残烛,往往还不待付诸实践,次日清晨醒来时,已消失的无影无踪。

刘钰甚至时常忘记他曾经有过这么样的念头。

不过,父亲留给他的日记本,刘钰倒是经常拜读。

或许,这是一个孩子对父亲最后的念想吧。

其实,父亲留给他的日记本与其说是一本日记,不如是说一本故事书。

是一个心里怀有些许愧疚的父亲,提前给孩子编写的一本故事书,一本充满着各种光怪陆离、千奇百怪、神仙鬼魔、妖精志怪的神奇故事书。

当然,故事里唯一的主角永远是刘大公子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