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九 打出了自信(1 / 2)

全国人民的捐助一下子就潮水一样涌上来了。

捐钱捐物,捐粮捐衣,反正只要难民用得上的,全部有人捐。

边区的老百姓更是热情,他们绝大多数是近十几年来闯关东逃荒过来的。

当初,他们刚来时什么样,可都记得清清楚楚,保安物流出车拉老人孩子,新盖的房子免费给他们住,每家还发粮食土豆。

最让他们感动的是,从来没想过孩子们还能免费上学。这可是原来他家在老家想都不敢想的事儿。

现在,孩子们都大了,个个变成了识文断字的文化人,许多还上了大学。

每个人都找到了一份不错的工作,不要说养家糊口,都已经过上了小康生活。

现在,看见有难民过来,不用政F的人多说,便忙乎开了。

农安,范家屯,离长春最近。屯子东边有户姓于的,三间房,平时就老两口住。

老头叫于志国,小个不高。老太太叫于乔氏,也是个瘦瘦的。

平时俩个人种着二十亩地,几个儿女都在靖安、农安城里工作。

安置难民的通知一下来,老头于志国就急急跑回家中,一进屋,大声喊着:“哎!孩他娘,赶紧收拾东西,咱们去靖安大小子家住。”

“哎呀妈呀!你这是抽哪儿根筋哪,前几天人家来信叫你去,你不去。现在咋的啦?”于乔氏莫名其妙地问。

“我愿意,收拾东西就是了。把屋子整干净点,几床新被褥全拿出来铺好。”于志国指手画脚的。

“你老糊涂了,刚刚还说去大小子家,现在又铺新被子干啥?”

“娘们儿家家的,听我的没错。磨叽啥!”于志国不耐烦了。

“咋说话呢?要干你自己干!”老太太生气了,盘腿上炕,拿过长长的烟杆子,点上一袋烟,猪八戒摔耙子__不侍候那猴儿了!

于志国愣了,卧槽!这老太太长脾气了。

“哎!我说你干啥呢?咋这么不懂事呢?”于志国有点急眼了。

“我咋不懂事,一会儿说去大小子家,一会儿又铺新被褥,使唤傻子呢?”老太太说完,又巴嗒了几口烟。

“你说你这人!没听戏匣子说嘛,有难民来了,刚才在村里杂货铺那儿,县里来人了,看看咱这儿有空房子没,有的话,腾出来几间安置难民。”于志国一口气把话说明白了。

“早说呀!行,咱把房子腾出来,这大冷天的,外面可住不了人。”老太太说完,烟也不抽了,穿鞋下炕,忙活开了。

“那啥,粮食、土豆、白菜都留下,咋的也不能饿着人家。”于志国不停地喊着。

“就是一张嘴,你倒是过来搭把手啊!”老太太不满地嘟囔着。

……

许多人家都把旧房子腾出来,留下粮食、蔬菜,老两口去儿子或闺女家的新房子住。

负责安置的官员想给些钱,谁知道,人家眼睛一瞪说:“咋的?瞧不起人啊?给啥钱!”

……

刘玉豹带着人,搭建了许多军用帐篷,里面生上炉子,住人也没问题。

另外,学校教室也腾出来一部分,提供给难民暂时居住。

对于安置难民,边区的人经验丰富,几天过去,二十万难民全部安置完了。

许多年以后,有些老太太一边哄着孙子一边说:“孩子,咱们家能活下来,就得感谢你刘大爷。没有你刘大爷,那一年好多人就得冻死饿死。”

安置完之后,财政厅长孔万利笑着偷偷告诉刘大双,才花了五百万左右,财物结余折合银元还有一千多万。

“咱边区的老百姓太好了!给房子住,给饭吃,愣不要咱们政F的一分钱。”孔万利不住感叹。

刘大双也很激动,他几天几夜没睡好,最担心的问题就这么轻松解决了。

他突然感到,他以前的一切辛苦都没白费,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这一世,他没白活,总算踏踏实实为华夏老百姓,为华夏的发展做了点实事。

不过,一想起来还结余了一千多万,刘大双不免有点不好意思。自已咋咋呼呼地卖厂,钱也收了,名也有了,可钱却多了。这不是有点欺世盗名的嫌疑嘛!

“刘长官,这下子军费也有着落了!”孔万利不禁喜上眉梢。

刘大双想了半天说:“不行,这钱咱们不能动,这是全国人还捐的,还是要用在全国老百姓身上。”

“咱们打东瀛人不也是为了全国老百姓吗?”孔万利着急地说。

刘大双轻轻地摇了摇头,声音慢慢的说:“一码归一码。这是全国老百姓的心意,我不能辜负了老百姓的希望。马上把帐目向全国公布,剩余的钱建立一个`助学基金'',每年的利息在全国建学校,资助贫困学子读书。军费开支另外想办法。”

孔万利没再出声,他只觉得,这辈子没有跟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