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房中陷入寂静当中,两人谁也不再说话,端着茶杯,盯着茶水,在想象里面有什么绝世好风景!
良久!
胡世宁前言不搭后语的问了一句:
“惟中,以往政令都是通政司通过驿站传递到各地衙门,现在也会在报纸上广而告之。”
“我纳闷的很,你觉得这天下有那么多人认识字吗?”
他是农家出身,小时候过了童生试之后。
过年期间都会在县城摆摊给人写对联,写家书,念家书之类的赚点钱补贴一下自己那干瘪的口袋。
在印象中,很多人,甚至是大多数人都不识字的!
家里穷,是读不起书的!不说去拜师的费用,单单笔墨纸砚的开支,就不是一般人能承受的了的。
可能需要一大家子人集中财力!这还只是送去启蒙,后续还有大笔的开支!
严嵩端着茶杯定在空中。
表情愕然不已!
是啊。
自己家不缺钱,但也知道那些家境不好的同学会去写字之类的赚取家用的。
认识字的人实在不多!
京城会稍微好一点,十之有一二认字,其余地方,尤其是县城里,可能就是三十之有一才认字。
都刊登出来发这样多的报纸给谁看呢?
两人大眼瞪小眼的,摸不着头脑。
冥思苦想!
这是何用意!
除了浪费纸张之外,好像没有其他的意义在里面。
“京城的说书先生是不是多了起来?”良久,胡世宁又问道。
“胡公,这个还真没有注意过。”严嵩给胡世宁续上茶水,摇头道。
“说书先生平常说啥,说的是传奇鬼怪,荒诞不经的一些事情,”
胡世宁紧皱眉头继续缓缓说道:“现在很多人就会把报纸上的事情拿去说,拿去念。”
“还有这事?说书的这是改行了?”
“我也是听家里管家说的,说老家来信,县上老少爷们有了一个新的消遣,说书先生不说书了,在那翻来覆去的念报纸,讲报纸上的东西。”
“刚刚老听惟中你多次提起报纸,我就知道此事不简单。”胡世宁一个终于看透了皇帝把戏的得意神情,端着茶杯,浅酌一小口。
心中舒坦了许多!
严嵩看了一眼胡世宁,心中释然,原来是这样。
陛下也太鬼了,绕着弯儿把朝廷大事让全天下人知道。
如果一个县有两三个这样的人天天宣讲,久而久之,会比什么都好使!
难怪报纸上面的内容五花八门,上面居然有教你怎么应对官吏刁难的案例,虽然是以讲故事的形式出现,只要你不是傻瓜,肯定会明白其中的意思。
那你就知道怎么去维护自己的权益。
虽然这样做可能没有什么鸟用。
时间长了,那老百姓肯定会懂一些道理的。
用这样的方法来开民智,也是煞费苦心。
历来都是皇权不下乡,陛下这是真要把皇命传遍到大明的每一寸土地上。
“胡公,陛下每年拨款几十万两在京畿地区联合各地世家,富贾,宿老等推行免费入学,说是六到十岁的孩子,不管男女,都要去学校最少念三年。”
“十年之后,您认为这个识字的人会不会大量提升,所有人都知道读书识字的好处!”
胡世宁轻松的神态还没有保持多长时间,一下子就从椅子上站了起来,在不大的书房当中慢慢踱步。
心思翻滚,自己家中世代为农,节衣缩食才读上书,吃了多少苦只有自己知道,终有如今的成就。
当年如果他能遇到这样的事情,自家大伯也就不会劳累成疾,英年早逝,肯定能享福几年。
军政,教化,民生。
这三件事情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以后当兵首先得要认字,这就相当于多了几十上百万的准童生。
退伍回家种地,那眼界见识就能增长一大截,子女的教化肯定会跟着一起提升。
老百姓都知书达理,断然不会出现跟着人云亦云的去造反,去落草为寇,民生就稳了。
陛下已经不屑和大臣去抢什么权利,只需要10年,我大明就会有翻天覆地的变化。
他的眼光太高太长远,自己还是肤浅了。
可他这样做,会有效果吗?
钱款拨下去了,下面的人如果搞阳奉阴违这一套呢?
让所有的孩子都来学堂,会不会想当然了。
普通老百姓家的孩子能读书影响的可是现在各地世家,富贾,宿老等人的利益。
这就到时再看高公韶他们几个御史的成效了。
“多谢惟中给我解惑,”
胡世宁放下了心中的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