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老楼家的现状(2 / 3)

那是晋国君臣决意夺回霸主宝座的必然结果。

因此,哪怕晋国在某一场战役成功战胜楚国,不代表战事就会终止,相反楚国一定会一再反扑。

楚国不是一个能够轻易打垮的国家,他们有足够的国力来支撑漫长的战争,反倒是晋国很有可能先于楚国支撑不住。

敖问道:“怎么强军?”

关于这个问题,楼令已经有了相关计划,不是三言两语能够说完,更不是短期之内能够完成。

楼令说道:“你届时配合便是。”

敖觉得也是。

家族私军的建设,哪怕跟家臣有关系,不可能作为主导者,顶多就是占了一些份量。

后面,楼令将楼森召唤了过来。

“我让你办的事情,办得怎么样了?”楼令问道。

也就是楼森专门负责了某项事务,要不然会被这句没头没尾的话问懵了吧。

“煤石与铁矿石,分别收集了八万斤与六万斤。”

“炉子也按照家主的吩咐,一直在进行相关的试验,只是……暂时还无法分得清好歹。”

“要不……家主亲自巡视指导?”

楼森的话已经充分表明楼令想做什么了。

当前的铜矿只有国君授权才能开采,冶炼出来的铜锭也要上交六成之多。

涉及到开矿与冶炼,需要动用的劳动力远比想象中更多,过程中的伤亡也是难免。

所以,一旦认为付出与收益不成正比,哪怕是封地有找到铜矿的贵族,他们顶多也就是上报而已。

另外,铁这种金属很早之前就已经被发现并冶炼出来,碍于铁的各种工艺不成熟,再加上时代的局限性无法弥补其缺点,使用青铜仍然是主流。

当前的各种冶炼主材料是木炭。而木炭的温度难以在冶炼过程中去除掉铁矿的杂质,导致哪怕打造出各种铁器,它们都有脆的缺点。

另一点,诸夏文明玩的是锻造,因此锻打这个科技分支早就被点亮,只是仍旧没有人发现足够次数的锻打可以增强铁的质量。

楼令是在六年前就下令收集煤石与铁矿,六年时间中慢慢收集到楼森所汇报的那个数量。

同时,关于冶炼炉的研究会更早一些,奈何楼令本来就不具备相关实际动手能力,只能提出相关的理念,再让下面的人去进行研究罢了。

不能说老楼家在冶炼炉上面没有取得成就,只是进展方面确实显得有限。

这个有限跟楼令安排诸多事项中的先后顺利有关联,也就是楼令并没有一开始就异常注重,他最开始更为注重的事情是开垦农田与水利设施。

楼令当然会那么做。

毕竟,要先保证不会饿死,有粮食产出得到保障,再来图谋其它方面。

要是连吃饱都困难?老楼家任是在铁金属的相关取得成绩,讲实话也是无法用贩售产品来维持财政,在向外求购粮食来养活家族。

那是太现实的因素,目前有得选的前提下,没有家族会选择铁器。

主要还是他们对铁的认知已经固定,充满了各种负面的印象,不是发生颠覆性的进展,人们仍旧会死抱着青铜器不放手。

楼令跟楼森谈了很久,话题就是集中在冶炼上面。

“如果没有得到召唤,我明年会将主要精力投放到铁的研究上面。”楼令说道。

哪怕楼森主要负责这一方面,心里还是有很大的迟疑,说道:“铁真的会取代青铜?”

对于后世的人来说,那不用有任何疑问。

只是对于春秋时代的人来讲,觉得铁或将取代青铜多少有些天方夜谭。

那不是单纯的愚昧。

在无线电被发明之前,人们也就在各种神话故事里面憧憬,没有人敢相信真的能够距离千里进行无障碍沟通。

知道时代发展规律的楼令,他没有多么信誓旦旦地发表宣言,根本原因还是没有掌握相关的知识,无法笃定老楼家多久才会将那条路走出来。

“在相同的领域上面,我们家不可能完成弯道超车,只有寻求新的发现才能够有那样的机会。”楼令说道。

在旁听的敖说道:“楚地对铁的应用比中原多。”

那是事实,早在百多年前,楚国的有些家族就开始大肆在农具上进行包铁,只是很难说为什么没有普及开。

楚国在金属领域的领先可不止是在农具上的应用,他们甚至连镀的技术都研究了出来。

现如今,楚国与吴国就在打造宝剑的领域上进行竞争,双方有输有赢,后面连越国都被卷入这项竞争之中。

楼令有些怔怔地看了敖好一会,一拍自己的额头,说道:“既然是那样,我们能不能从楚国引进人才?”

敖就是这个意思!

那么,欧冶子、干将等大师,他们是这个年代的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