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算好事,还是坏事?(1 / 2)

原本的“平陵”邑宰在隔天就走了,他们带走了二十来车的物资,整支队伍的人数也多达四百余。

楼令在他们走之后,带人清查了府库,多少是心里松了口气。

“留下的各类粮食约四万余石,还有数量大概两千多的各类农具。”

“牲口?马两百余匹,牛大概是一百多多,羊五百多只。”

“布匹也有一些,只是数量很少,只有二十三匹。”

楼令对族人的教育初步显示效果,起码他们在得到指令之后,知道应该怎么做事,还能够正确地点算物资。

这种情况在楼令刚魂穿过来那会,多数族人连双手之数都算不清楚,能够将一数到一百念得流畅的人都没有,识字率更是低得夸张。

识字?原身自己识得的字都不多,怎么还能够去奢望其余族人能够认得几个字嘛!

“鱼,你们现在最重要的是走遍那些村落,先摸清楚每一座村庄有多少人口和耕地。”

“无法做到数据精确,至少也要有靠谱的数据。然后,通知当地的管理人员过来见我。”

楼鱼自然是领命下来,并且一刻不留地离开,抓紧时间将工作完成。

这一边的地理环境其实不错,南面有一个大湖,湖泊的占地面积并不小;西面和北面都是山脉,没有人知道那个山脉叫什么地方,山脉在现代被称呼为吕梁山;东面是汾水,走上约一百五十公里左右是一个叫“祁”的地方。

而在正中间,非常幸运是平坦地形。

楼令暂时无法算清楚平原地形的占地面积,初步一看面积并不小,只是开发度极其的有限。

由于原本的邑宰不拖泥带水就走,并且没有留下文牍之类的东西,等于楼令想要知道什么都得自己去查,无疑是增加了很大的工作量。

在后面的几天,楼令陆陆续续得到更令人傻眼的汇报。

什么情况呢?其实就是平陵朔不止带走了城内的管理班子,其余村庄有爵位的人也都被带走了。

一起走的还有那些拥有“徒”身份的人,等于是管理层走了个干干净净,留给楼令一个非常“干净”的施政环境。

然而,事情并不是那么算的啊!

比如说,当地的“徒”全部消失,楼令无法得到当地可以征召纳赋的人,再来是连熟知当地的管理人员也一个都不存在。

“我是应该感到高兴,还是心生无语啊?”楼令是真的有些搞不清楚了。

知道那样意味着什么吗?

等于说,楼令需要在三年之内自己挖掘或培养出一批“徒”出来,用以保证日后受到征召的时候,自己带上合适的兵力进行纳赋。

另外一点,所有的事情不可能由楼令独力完成,他需要培养出一套管理班子,来保证治下能够正常运转。

“如果没有事先的积累,猛然间地位获得提升,三年之后就要立刻现出‘原形’了啊!”楼令现在无比庆幸对族人展开教育。

要是楼令之前没有进行教育,获得了“下大夫”爵位和封地,外部并没有那么多人才可以招揽,自己累到死都不可能将偌大地盘管理好。

春秋时代的人才是什么?首先必然识字,然后一般有渠道识字的人,他们一定有自己的家族,或是祖上阔过,到了他们这一代落魄下来。

那么,即便是有一些落魄的人,他们掌握知识与一些实际管理技能,凭什么要接受楼令的招揽,来跟老楼家在吃苦中进行发展奋斗,不是去一些大家族寻找更好的机会?

受限于家臣再怎么样都是家臣的关系,真的没有多少人愿意愿意去玩什么“苦尽甘来”,期间耗费的时间足够长,再来就是未来也充满了各种不确定性。

在楼令进驻城池之后的第七天,派出去的人陆陆续续回来,他们带回了几个村庄拥有一定话语权的人。

“我去的村庄,人口数量约两百,可耕作农田约一千八百亩。”

“我这边好一些,人口约四百,农田应该达到三千七百亩。”

“我……”

楼令听着汇报,脑子里进行累加计算,慢慢也就有一些谱了。

根据一系列的探查与统计,留在“平陵”本地的人口约是一千八,现成可耕作的农田约有九千亩。

讲实话,以那样的人口,只有九千亩可耕作农田根本就不够。

这一点,楼令见了被召唤过来的当地人,看到他们一个个脸黄肌瘦,哪能不知道本地出产的粮食根本不够吃呢。

“主人,不是我们不想开垦,主要是……”黑兔后面的话没敢往下说。

楼令理解。

要是属于各个贵族的封地,贵族为了自己的家族发展,他们一定是极尽所能将可以利用的资源给用上,才不会丢在一边不做利用。

吃公家饭的人就不一样了。他们只是替谁代管,尤其是做好了或做坏了都一样,反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