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而那些虚职不够,实职硬撑的总兵,手底下的兵就更加不堪。
指望这些人剿灭流寇?
说不定仗还没打,只是刚遇到流寇。
这些人就会反过来,杀了平日里骑在自己头上,作威作福军头。
这种事情在大明,屡见不鲜。
不然流寇也不会越打越强。
这下杨嗣昌犯难了。
这有实力的,只想着保存实力。
没实力的,又有可能是不安定因素。
杨嗣昌虽然自负,但是他有自负的资本,那就是聪明过人。
聪明人当然很快就找到了症结所在。
那就是前面提到的,在大明,军官做到总兵,就相当于到头了。
升不了官,自然只想着发财。
而打仗靠什么发财,一是朝廷给的饷银。
大明不打仗,兵丁是没有饷银的。这也是杨嗣昌,能够召集这么多兵马的原因。
二是战场上获得军功,大明的军功是以人头计算。
而人头谁的头不是头,杀个良不也是人头。
又何必冒着生命危险,去和凶神恶煞的流寇死拼。
这也是为何,在大明杀良冒功,屡禁不止的原因所在。
杨嗣昌明白这些道理后,就向那些有实力的总兵许诺,谁帮他剿灭张献忠,就给谁一个平虏将军。
平虏将军相当于一个伯爵。伯爵虽然不大,但怎么说也是个爵。
贺人龙信了杨嗣昌的许诺,在随后与流寇围剿中,那是相当的卖命。
而左良玉就是鬼,只说刚刚经历了一场大败,坚决不出战。
贺人龙屁颠屁颠的去围剿了,可等到张献忠再次从谷城杀出。
左良玉跟在张献忠后面,一路杀良冒功。
最后杨嗣昌把平虏将军的帽子,给了左良玉。
这可把贺人龙给气的,这不把他当猴耍了吗。
于是就开始一系列,专坑三边总督的辉煌人生。
张献忠这次为什么还到了谷城一带。
这是因为流寇不可能一直流窜在外。
一般都是流窜一阵后,回到就秦岭的崇山峻岭之间。
上次张献忠杀到南阳,然后一路往四川而去。
这次张献忠不走寻常路,来了个回马枪。
从南阳又杀回湖广,贺人龙在生闷气,也不出战抵挡。
张献忠一路杀到襄阳,把襄王给灭了,抢了个盆满钵满。
杨嗣昌被吓的跑到江夏。
没过多久,洛阳也被李自成攻破。
一个月不到,大明损失两个藩王。
作为三边总督,这个责任不是一般的大。
结果在江夏死了,有人说是自杀,有人说忧郁而死。
反正不管怎么死,就是因为沾了三边总督这个名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