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奇怪的代入感(1 / 2)

“暂时休堂,本官去后堂喝口茶。”

金知县找了个借口去了后堂,不是为了喝茶,找到刘师爷商量案子。

知县前往地方做官,需要带着刑名师爷、钱粮师爷、书启师爷等七八位师爷。

刑名师爷负责帮着知县审理案子,钱粮师爷负责粮税的征收。

刘师爷的能力很强,同时擅长刑名和钱粮征收,熟悉朝廷的各种律法,这些年来一直是他帮着金知县审案子。

今天的案子涉及到了不孝,需要上报到府里。

后堂除了刘师爷以外,刑房主官也来了。

金知县问道:“你们对这些案子有什么看法。”

刘师爷严肃的说道:“任何涉及到了不孝的案子,都是大案要案,咱们还是尽快上报给府里。”

刑房主官有相同的看法:“稍有不慎,咱们都得跟着倒霉,还是尽快上报给府里。”

金知县咬着牙,没有说话。

只要上报给府里。

范进的结局已经注定了。

这辈子都不能参加科举,人生也跟着完了。

刘师爷和刑房主官看到金知县一直没说话,感到了奇怪,一点也不像号称不粘锅的金知县。

刘师爷跟在金知县身边很多年,朝夕相处,太了解金知县是什么人了。

捞银子,还要想办法让老百姓夸他的好。

金知县很懂得鼓吹自己的清官名声。

所以就有了不粘锅的名声。

银子捞到手了,老百姓还夸他是个好官。

金知县做出了一个让两人吃惊的决定:“我准备把这个案子押一天,留给范进一个喘息的时间,想办法解决不孝的罪名。”

刘师爷大惊失色:“老爷疯了,难道忘了前些年的叫魂案。”

刑房主官也吓坏了:“不能押着,范进的表哥是一位秀才,有功名在身上,他要是产生了不满的情绪跑到府里去告状,咱们三个人都得跟着丢了官帽子。就算范进是金跃的先生,犯不着冒着丢官的风险帮他。”

金知县听到叫魂案三个字,心里一哆嗦,吓得他差点把手里的茶杯都给摔了。

前些年发生的叫魂案,只是因为一个小小的石匠,身份地位远远不如范进和郑表哥。

结局却引起了很多官员的害怕。

杀了一万多人。

只因为一个石匠。

刘师爷急了:“老爷最懂得权衡利益了,应该知道官场的一条潜规则,不孝对于朝廷来说等同于造反。”

金知县听到造反两个字,心里又是一哆嗦,这可是要把全族上下杀干净的大罪。

金知县咬了咬牙说道:“范进把金跃送进白鹿洞书院的情分再大,已经还清了,先后给出了一份官粮,五十两银子,还有五十亩学田,天大的情分也还清了。”

刘师爷奇怪了:“那老爷怎么还冒着丢官的风险帮他。”

刘师爷不是不想帮范进一把。

只是帮范进冒的风险太大了,为了帮一个外人总不能害了自己。

金知县突然叹了一口气:“我这次是感同身受了,就当是任性一回,帮范进争取一天的喘息时间。”

刘师爷听到感同身受,明白了,有些理解金知县的反常了。

自从金跃考进了白鹿洞书院,同样是出身于底层的金知县,身边免不了也有一帮穷亲戚。

金知县的父亲非得让他帮着大姑家的表哥,也考进白鹿洞书院。

从小到大,金知县经历过很多这种事。

金知县父亲脑子也不知道怎么想的,为这个亲戚考虑,那个亲戚考虑,就不为自己家考虑。

在愚孝的枷锁下,金知县只能憋屈的忍着,不能反抗。

金知县最后没办法了,动用了很大的人脉,给表哥在当地县里谋了一个差事。

金知县每次想起来这件事,一直到现在,气得都吃不下饭。

人情总有用完的一天。

那些人脉都是金知县留给儿子金跃以后做官用,用一次少一次,。

就因为大姑家的胡搅蛮缠,损失了儿子金跃的资源。

金知县到现在还憋屈了。

金知县握着拳头,砸了一下桌子说道:“范进上次可以解决表舅的诬告,我这次很想看范进只用一天的时间,能不能解决大姑家状告他不孝。”

刘师爷听到这里,知道拦不住了,只能同意了:“我这就去找守县城的官兵,先不管郑秀才会不会去府里告状,今天先把郑秀才拖在县里一天。”

刑房主官急得直跺脚:“只有一天时间,别说是穷酸读书人出身的范进了,就是府里世代当讼师的第一讼师来了,照样解决不了,知县不能因为一个外人害了自己全家。”

金知县在范进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决定任性到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