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兄山镇李家村,距离正阳县城一百多里地。
这里七拐八绕的,是一个不大的小村子。
苏武事先早已经让赵大力将粮食转移到李家村后面高坡废弃的破落屋里。
眼下,他带着参加完胡家镇伏击战的战士们刚刚转移到了这里。
这一片破落屋是明末年间的建筑,当时李家村的族人为了躲避战乱,将这些房子藏身于山腰之中。
清末的时候,弟兄山镇李家村的这些人就已经将这些房子全部丢弃,移居到更适合他们居住的李家村了,几十年没人打理这些房子了,房屋都有些破败了。
不过,尽管这几十间房子能住的不多,但这对于住过山洞的苏武等人来说已经不算什么了。
更何况,这里的位置处在半山腰,随时可以进山,又能俯瞰村落。进可攻退可守。
苏武想在这里站稳脚跟,必须拥有一支更强的武装力量才行。
他正想着这些,胡满仓前来在他耳边耳语道:
“排长,村口发现有一伙中央军,有十来个人。”
“你说什么?走,去看看。”
几天前,赵大力带着粮食转运来并没有发现这支中央军,很显然,这十几人应该是才到的。
村口,苏武用望远镜仔细的观察,的确是中央军,从军装上看,都穿着黄绿色的军装,还配着德式的m35钢盔。
为首的军官尽管军装破旧,但依然穿的笔挺,看起来是这支队伍里的核心。
剩下的士兵则带有血迹,有的已经破烂不堪,还有伤员,看起来经历过苦战。
实际上,李家村村口这十几人都是来自89师589团的官兵们。
南口战役结束之后,他们原本跟着火车南下,但所在部队乘坐的火车又遭日军轰炸,加上沿途遭到日军特务部队的袭扰,队伍彻底打散,他们这一伙溃兵就流落到了弟兄山镇的李家村。
不过,有这样一支队伍显然是超出了苏武之前掌握的情报。
通过望远镜甚至可以看清楚他领口处中尉军衔。另外一个领头的则是一个快四十岁的中年汉子,不过并不是军官而是一个军士。
认真数了两遍,一共只有16个人。
但显然,他们和村子里的关系属于井水不犯河水的状态,装备方面有1支MP18冲锋枪,轻机枪方面有一挺捷克式轻机枪,步枪通通都是中正步枪。
那年轻的军官还挎着一只毛瑟手枪,十几个人中还有几个戴着m35头盔。
苏武默默盘算着,水生接过望远镜:“排长,这是中央军?”
“应该是德械师。”
“啥是德械师?”
“德械师的本名叫调整师。是德国军事顾问对抗战前华府军队的改编,很多人将调整师称为德械师。
一般调整师辖步兵2旅4团,有炮兵、高射炮、工兵、通信、辎重、此外还有卫生队、特务连、骑兵连,所以他们的装备不错,捷克机枪更比鬼子的要强,要是我们有这些装备就好了。”
“那排长,你的意思是我们消灭他们?”
苏武摇摇头:“他们毕竟也是抗日的队伍,我们再仔细观察观察,拉他们入伙,现在是统一战线。”
侦察完毕,苏武再次给大伙临时开了个开个会。
“教导员牺牲前嘱咐我们执行好上级的命令,成立正阳县抗日游击根据地,现在有一伙德系部队就在李家村,我打算吸纳他们加入,将部队扩编。”
水生好奇起来:“排长,怎么扩编?”
“依旧保留我们386旅独立团番号,同时改称为正阳县抗日游击支队继续战斗。”
“支队?排长,咱们这是不是编制太大了,就咱们现在这三十多人。”
苏武没有回答他这个问题,直接说出他的设想:
“有了支队这个名号才能让这伙德系部队入伙。”
一旁的赵大力摇头:
“排长,这白军能靠谱吗?”
赵大力毕竟是爬过雪山草地,对这些人有着天然的警戒。
苏武却已经笃定主意:“眼下我们需要一些受过军事训练的战士,这些人也是打鬼子的,我们先探探他们虚实,我们临时表个态,要不要吸纳他们。”
队伍虽然说是民主军事,但指挥官就是苏武、赵大力,以及本地人胡满仓和水生和孙旺财这五个人做主。
苏武和水生都觉得合并这支部队有些必要。
赵大力表示反对,孙旺财不表态也不反对。
而胡满仓则坚定的站在了苏武这边,三票对反对一票,决定会会这支部队。
苏武见主意已经定下,继续补充道:
“那支部队的军官是个中尉,估计是个连副,如果我只是一个排长,恐怕他不能信服,所以我才要扩编为支队,从现在起大家都叫我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