沼泽边,瓦村。
闫三推开门,他阿娘立即回过头来,呆滞地看了他一会儿,道:“我当你们回不来哩。”
“阿娘别烦神,看儿子带了什么。”闫三说着,从怀里掏出了几样贵重物件,“儿子给官兵带路,官兵赏的。”
他阿娘却没被那些金玉钱币迷了眼,而是目光落在破桌上的一张文书上。
“阿娘不识书,看它做甚?是官兵给我的团练告身,说我要是想从军了,往后听到光武军,拿它去投军,算我是老兵。”
“不从军,不从军。”
见阿娘摇头,闫三的两个兄弟直接从怀里拿出他们那份文书,丢进灶里烧了,道:“莫烦神,儿子们哪都不去。”
待他们伸手要拿闫三那一张时,他却是迅速一伸手,将它揣回怀里,嬉皮笑脸道:“留个念想呗,几回能做这样的大事。”
“莫教叛军见了,要你的小命。”
“叛军哪能成气候?万一我凭它换个吏员当当。”
“你想的美,烧了。”
闫三嘴上应了,却提着他自制的小弓出门打猎,走在沼泽边,却是一只鸟都没射中。
前几日给官兵带路之后,那个姜将军便问了他一句,“要不要跟我走?你家反正有三个兄弟。”
他当时有一点点动心,想着万一从此发达了。可兄长们却说,一旦去了,更可能是死掉。他遂没去,姜将军也不勉强,可一回了这瓦村,忽感到这方天地好小好小。
摊开怀里收的那份团练告身,他以前只识得上面的“三”字,现在也识得“闫”字了。
“三啊三,你被关在这个‘门’里了咧。”
日子就这么平淡无聊地过了几天,官兵大胜的消息传来,村里几个德高望重的老人便在说河北很快就要光复了,能买到盐了。
闫三的两个兄长便有些后悔把那团练告身烧了,闫三思来想去,却是揣着它独自走到了清河郡城,向城门处的兵士问道:“光武军还在清河郡不?”
“不晓得。”
闫三挠了挠头,正不知去何处时,忽留意到城墙处贴着张告示,画着个俊俏的年轻人,他走上前歪着头看了一会,有人拍了拍他的肩。
“认得他吗?薛白。”
“薛太守?”闫三道:“画得只有一点像哩。”
“认得?”
“我给他带过路。”
“随我来…”
仅仅三日之后,一张团练告身便被贺兰进明递到了边令诚面前。
边令诚揣着看了一会儿,喃喃道:“还挺像样,可这能证明什么呢?”
贺兰进明急于拿到薛白妄图僭逆的证据,道:“清河郡不少兵士都听到了他们用这个番号,仅看‘光武’二字,薛白之逆心路人皆知。”
“还有别的证据吗?”
“有!”贺兰进明犹豫片刻掷地有声道,“有个乡民,给他带路时亲耳听到,那薛白与麾下言‘借叛乱逼圣人退位,拥立太子’。”
“真的?”边令诚终于得到了圣人想要打探的消息,站起身来。
“千真万确!”
当夜,方才有人走到了闫三面前,道:“记住,到时只要有人问你,你便说亲耳听到他们的图谋,明白吗?”
闫三从未见过这样的阵仗,被吓坏了,结结巴巴道:“谁,谁会问我。”
“你不必管,等到了,伱只管答。”
“到…到哪?”
前面的狱吏转身西望,吐出两个字。
“长安。”
长安。
因一场叛乱所扰,兴庆宫已许久不闻丝竹之声。
东都失陷使得长安城混乱了好一阵子,所幸天子打开内帑,招募了许多长安游侠,加上河西、陇右、西羌十二部,总计二十万兵马镇守潼关,局势方才稳定下来。
当然,仓促之间能调集起这么多兵马,其实是以少数精锐的西北边军、中央禁军作为骨干,以招募的新兵作为血肉充实。
至于统帅人选,唯有哥舒翰。
彼时哥舒翰正在陇右,李隆基以五百里加急召他回朝,欲任命他为兵马大元帅。没想到,哥舒翰风尘仆仆地赶回了长安,却是跪倒在殿中推辞不已,不敢接受任命。
李隆基劝慰再三,末了,哥舒翰无奈称自己最多只敢为兵马副元帅,绝不能僭越。
这是常理,自古以来,兵马大元帅多由亲王承担,少予于臣子。李隆基听了心里却不太高兴,认为哥舒翰是在为自己谋后路,可眼下是用人之际,他亦无可奈何,只好答应下诏任命太子为天下兵马元帅,哥舒翰为副元帅,实际统率大军镇守潼关。
如此一来,薛白通过王承业呈上的谏言终究还是实现了,李隆基想到此事如鲠在喉,其后又再派使者往常山郡押薛白回朝。
然而,哥舒翰竟还得寸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