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1 / 2)

康熙二十一年二月十五日。

告别太皇太后和皇太后,皇帝启程东巡。

此次东巡只有一个目的,祭祖告诉祖宗长达八年的三藩之乱终于平定了。

浩浩荡荡的队伍,二月十五从京城出发,一路紧赶慢赶,三月三日抵达盛京。

盛京将军安珠户一大早便等候在永安桥西侧。

跟在安珠户身后的还有留在盛京的宗亲官员们。

一路奔波劳累,在盛京皇城休息一晚,隔日皇帝便带着太子前去盛京城外的福陵昭陵祭拜。

如此忙碌到三月六日,皇帝才闲下来,抽时间将盛京将军安珠户叫来问话。

盛京将军是文职,总管盛京一切事务,俗称“一把手”。

安珠户任职盛京将军一职还没几年,皇帝其实并不满意安珠户这个人选,安珠户太平庸,唯一长处就是还算忠心。

之前大清被拖入三藩之乱泥沼中,辽东这边一切以稳为重,皇帝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眼下皇帝有将安珠户换掉的想法,只是还未找到合适人选。

询问了蒙古部族和罗刹国的交界处巡逻安排后,皇帝挥挥手让安珠户退下。

下午在文溯阁宴请赶来的蒙古各部亲王郡王,还在戏台看了几场戏。

隔天一早又召见了留守盛京的臣子。

忙到快中午,皇帝终于闲了下来。

梁九功在为皇帝布菜。

见桌上有清脆的青菜,皇帝很意外。

“这菜哪来的?”

现在是三月,外面雪还未化,上哪里弄来这水灵灵的青菜?

皇帝出行携带人数有七万多,七万人的吃喝无论哪个地方都负担不起,只能从京城驱赶牛羊猪,去岁秋日晒的菜干是有,不容易储藏的青菜就甭想了。

早前带的菜也只供了几日。

“盛京的内务府孝敬的,说是从城外采购。”

皇帝点点头,又问:“太子那备了吗?”

梁九功连忙道:“已经备上了,太子殿下上午用了一大碗青菜牛肉汤面。”

皇帝擦了手,拿起筷子径自去夹盘中青菜。

这一顿饭他用得香。

用了饭,梁九功接过宫女手中的茶盏转递给皇帝。

皇帝漱嘴后询问,“这盛京可有什么新鲜事?”

梁九功弯腰说了打听到的事,只一句带过宜嫔阿玛三官保家扩充府邸一事,没具体说三官保此举惹得周边邻居骂声一片。

宜嫔是当前后宫最受宠的娘娘,梁九功自然乐意卖对方一个好。

皇帝这才想起来在宫里时拗不过宜嫔的磨缠,答应给她娘家一个脸面,这次来盛京会在三官保府上歇一晚。

倒也不怪他想不起来,他前去祭祖自然要从盛京皇宫起程。

至于答应宜嫔的事,皇帝想了想,回程再去三官保家住上一晚,算是全了爱妃脸面。

“新鲜事也不是没有,据说有人在南门外开了田,还种了水稻。”

这对于皇帝来说确实是新鲜事,盛京的大老爷们还维持着满人习俗,圈了地也只是养牛羊,种地那是极少见,也只有在京城才会出现。

“种水稻?”

皇帝突然反应过来,“有人在盛京这边种水稻?”

他表情极为惊讶。

水稻一般只在南方种植,皇帝关注耕种,在宫里种了一亩,不过北方还是以种小麦为主。

乍一听有人在盛京这块地方种水稻,就好像冬日里看见了一抹春意。

“走,去看看。”皇帝显然来了兴趣。

他更想知道这水稻能不能适应北方气候,若是可以说不定还能在北方推广开。

这关系到民生福祉,皇帝自然是想要去亲眼看一看。

皇帝出行身边伺候的人不能少,但此次是微服私访,身边的人员便缩减了又缩减,尽管这样依然还有三十多号人。

其他已经换上普通衣服先一步排查危险。

皇帝是骑着马出城,昭陵和福陵一个在北边一个在东边,圣驾又是从西门进,可以说盛京城门只有南边没有走。

这次恰好就达成了这个成就。

盛京往南只一条官道,这是通往浑河的官道,每年夏秋便有大量商船在岸边停靠。

马哒哒奔跑在官道上,冷风如刀一般割人脸,身上仅有的一点热气也被吹走。

路两边都是枯黄的荒地,大概行了十几里终于看到远处官道两旁的人烟。

又继续行驶先看到两层高的大房子,然后才是房子后面错开的低矮房屋。

“吁~”

皇帝嘴边冒着白气笑着对身边的明珠道:“这房子可真气派,比盛京的皇宫看着还要气派。”

这房子可不就看着气派,盛京的皇宫本来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