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2 / 4)

张吉午又发现了小报的优点。

听多了忠义之事,民风何愁不能教化?

喝茶润了润喉咙,说书先生咳嗽一声又继续念道:“下面是一则广告。”

棚子嘈杂声弱了下来,足够听清中间说书先生的声音。

“泰山煤铺开业大吉,原本三文钱一块,现在大促销只要一文钱!”

棚子里一下热闹起来,冬日里最热门的话题不外乎每日烧的炭。

这种天气,人在外面过一夜就得冻死,不烧炕是不可能。

可这碳烧起来实在是让人心疼,今年冬天来得早,准备不充分,就只能看着煤价一日高过一日,有些家贫者购置的煤数量不足,只能省着点烧,一家人睡在一个炕上是再正常不过。一听报纸上有人打广告说是有便宜煤卖,不少人都心动了,纷纷跟说书先生打探地址。

“煤铺子就在菜市口平时卖煤的地方,大家可以先去悄悄,几个人合伙定,要是凑给一千斤,人家还给送,不过只送到胡同口,剩下自己搬。“这也行啊。”

一听不需要自己拉车去拉,更多人心动了,还有人已经动身了。

菜市口生活气息浓厚,这里是京师最大的蔬菜交易中学,沿街都是菜摊菜店,除了菜以外,柴米油盐酱醋茶在这里也能买到。卖碳的铺子就有十多家,生活在这附近的居民闭着眼睛就能找到哪一家店。

卖碳的铺子不少是西山煤窑开设。

西山的煤窑并不是朝廷开采,而是煤商跟朝廷买了开采的牌照才有资格去开窑。

当然百姓自己去私采也是可以,只是西山煤碳已经开采了几百年露天煤所剩无几,质量还很差。

不是穷到一定地步,没人愿意去费那个事。

瘸腿的老李跟着一众老伙计往卖碳的临街商铺走去。

还没靠近就看见几辆板车停在了一家铺子前。

那板车上堆放着圆圆的煤,等走近才发现这煤有点奇怪,并不是压成煤块的那种,而是中间有许多圆孔的煤。"这煤一块一文钱?"

老李脸上满是失落之色,这煤比其他煤铺子的碳轻多了,他就知道怎么会有一文钱一块的煤。

铺子的年轻伙计推开玻璃门走出来招呼人。

没错,别人家的店还没用上玻璃窗,这家店门的上半边已经换上了玻璃。

“老人家可是买煤?我们家的煤耐烧,一块煤能用三个时辰。”

本来要转身的老李惊住,“小子,此话当真?”

他又看了一眼板车上的煤,无论如何也不敢相信这煤能烧三个时辰。

“不信?”伙计将门口的圆筒上的水壶提起来。

老李这才发现水壶下面竟然是个炉子,炉子里一颗空心煤球正发出暗红的光。

伙计笑呵呵道:“这最上面的煤球是我早上开门换的,不信你问问旁边摆摊的,我有没有换过?这都烧快两个时辰了。有人说没注意,也有人点头说没看人换。

一群人里有个格外倔强的老头。

“你新换个试试,我们盯着看。”

伙计笑呵呵将最底下还未燃烧完的碳取出来,又从板车上夹了一个放在最上面。

大肚子水壶重新坐上去,伙计招呼一群老头,“大爷,进里面坐外面多冷。”

老李跟着老伙计身后进了店,店内没摆放煤炭,倒是有不少跟外面一样的炉和水壶,还有不少带尾巴的铁锅。那铁锅比平常家用的要小不少,一看就知道是放在炉上用的。

老李问:“小子,你把炉拎进来,放在外面我们也看不到。”

门一关,可不就堵住了。

“那我开半扇?”

伙计拉开半边门,外面冷风一下吹进来,屋子仅有的一点热气也被吹走。

“还是关上。”

“对对,关上。”

伙计笑呵呵带上门,就站在门边给几位大爷介绍。

“闲着没事,我来跟几位讲讲,大家平日里用煤是不

是非常费?我们家

窝煤可是经过特殊技术改良过的,

非常耐烧,

温度也均匀,要是再

有老头子不认这个账。

“小子,话不是这么说,我们烧炕做饭用的,这怎么节省?”

伙计一拍大腿,“哎呀,我的大爷呀,一年四季,您总不能都烧炕吧?”

“您看我家这炉这蜂窝煤,一天用下来也就四个,要是炒菜做饭得用猛火也就多用两个,算下来也比煤块便宜。老李闷声道:“不划算,这煤没有煤块重。

人家煤块一个两斤多,这煤球三个还不一定抵上人家一个,算下来价钱也没便宜到哪里去。

伙计看了看左右,神神秘秘道:“大爷,您要是定得多,一千个蜂窝煤,我们额外赠送一千个。”“定两千送两千五,定三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