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一章 均贫富论(4 / 5)

家兄朱由校 北城二千 3318 字 2023-02-28

这些地方便是通过抑制豪强,迁移豪强,才使得朝廷获得了数千万亩耕地,均贫富给了大部分平民。

牵连的豪强,往往一户数十乃至数百、上千人。

将他们迁移去交趾、旧港、南州,这便是最好的实边。

在李定国看来,自家殿下接下来,恐怕还要加大对士绅豪强的打击,直到没有士绅豪强能左右官场为止。

“真的能做到吗……”

想着朱由检在做的事情,李定国不免觉得有些梦幻,或者说不现实。

他记得很清楚,官学政治课的教习曾经说过“均贫富是永远不可能的事情”。

教材是自家殿下写的,可上面的内容却和自家殿下做的事情相悖……

以李定国的年纪,他着实不明白,为什么自家殿下会做出这么矛盾的事情。

“矛盾吗?”

“矛盾……”

正当李定国端着饭菜在田埂上想事情的时候,身处大定宫的朱由检也对着旁边的朱由校询问,而朱由校给出的答桉也和李定国所想的一样。

《均贫富论》

这是朱由校手中拿着的,由朱由检编撰的一本书籍,而这本书籍的内容让朱由校觉得十分矛盾。

“弟弟说均贫富永远不可能,而想要维持一个王朝的永久又需要均贫富,那岂不是说没有任何一个王朝可以永久的存在?”

朱由校合上了这本书,带着疑惑向朱由检询问,而朱由检没有着急回答,而是沉默许久后说道:

“王朝的弊端在于,全天下,我们朱家便是最大的士绅豪强,因为我们执掌着权柄。”

“将王朝系与一人身上,这担子着实太重,许多人是挑不起来的。”

“我们不能指望每一个人都是太祖高皇帝,倘若期间再出一个英宗,那我大明到底还能不能存在?会不会有景皇帝那样能力挽狂澜的人?”

朱由检毫不在意的评价自己的“祖宗”,尽管他认为朱祁镇在土木堡之变前干得不错,尤其在张太后去世的第三、第四征麓川,让明朝西南边疆得以安稳百年,但这依旧洗不了正统年间第四次北伐“土木堡之变”的惨败事实。

提起明英宗,便是连朱由校都有些不太好意思反驳,毕竟自己这个祖宗确实不太行。

“按照弟弟的话说,那我大明……”朱由校踌蹴着询问,而朱由检则是深吸了一口气道:

“国祚未断而延续三百年的大一统王朝从未出现,我朝要是依照旧制走下去,也会走到其他王朝的老路。”

“或许国朝能渡过三百年大关,但四百年、五百年大关能渡过吗?”

“重用官学之后的平民,这是国朝要做的事情。”

“只要官学培养长大的平民登阁,那我大明再延百年不成问题。”

朱由检很在意官学培养的平民,尽管有着燕山的例子,他也知道官学出身的官员也会腐化,但不同的是教材问题。

燕山和官学的官员再怎么腐化,底线也始终要比封建教育下的官员高,这点朱由检仔细研究过。

天启五年以来,燕山被抓官员大多是涉及贪污,以及默许士绅倒卖军屯田,但是在一些工程、政事上却不敢阳奉阴违。

反观旧体制下的大明官员,从工程偷工减料到走私军械,再到各种阳奉阴违的例子屡见不鲜。

燕山派官员很清楚,大明朝如果垮了,那他们的待遇不会好到哪里去,最终都将面临被清洗。

这和后世人认为“皇帝死了没关系,反正给谁当臣子都是当”不一样。

明初所用的官员,实际上就是元朝投降过来的官员,而他们大部分都被朱元章以各种“大桉”牵连进去,最后登台的还是朱元章亲自培养的国子监门生,一个属于大明的新兴利益集团。

元清在这方面干的也不差,因此这和民族没关系,而是和阶级有关系。

即便是后续的政权,也做过不少清洗前朝官员的事情。

这本质上代表了从唐宋门阀世家灭亡后,平民官员在王朝灭亡后的遭遇。

朱由检在燕山教材里,就常常用元朝灭亡后,大明是如何清洗那群贪官污吏的例子来警惕燕山官员,一点都没有避讳。

因此不管是官员还是别的阶级,一个王朝倒下去,新上来的王朝都不会一直善待他们,因为有新的阶级要挤占他们的利益,因此他们必须遭遇清洗。

大明在,燕山官员和官学官员的利益才会在。

所以燕山官员的贪污桉子里,他们大多都是利用陋规来得到违法收入。

哪怕是同样倒卖赈灾粮食,燕山官员最少还能保住灾民活着,而旧体系的贪官却不在意。

这不能说燕山贪官好,而是说明他们受的教育,实际上是影响着他们的。

朱由检要倒“士绅”,哪怕倒了之后又崛起新的,但最少他曾经做过这件事,对他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