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三章 再苦一苦外夷(4 / 4)

家兄朱由校 北城二千 3191 字 2023-02-28

养济院和惠民药局的建设随着时间的推移,开始逐渐减少。

到了万历年间,受制于财政的问题,养济院和惠民药局的数量和规模逐渐变小。

到如今,大明养济院只有二千四百三十二处,漏泽园一千六百七十二处,而惠民药局虽然还有三千四百余处,药田五千六百余块,七十余万亩,但实际上医生收取诊金已经是很正常的事情了。

朱由检眼下要一口气将惠民药局和药田收归朝廷,这倒是不会有什么人有意见,因为惠民药局眼下就是谁接手,谁就要出银子维持的局面。

“殿下……”

陆文昭拿到了自己诊脉的情况,还开了一张药方,他看到朱由检频频向自己看来,因此诊断之后便起身走了过来。

“你来的刚好,去问问承恩,我让他算的惠民药局账本算的怎么样了。”

朱由检对陆文昭交代一句,而陆文昭闻言便去寻王承恩去了。

“若是如此,学子们倒是解决了吃饭的问题,不过若是按照八科安置六万人来算的话,每年的俸禄或许都需要上百万两的俸禄支出。”

王肯堂毕竟是担任过官员的人,他很清楚,惠民药局官营对百姓来说是好事,但前提是需要朝廷有充沛的财政收入。

不然,惠民药局的结局到最后或许也不过是裁撤罢了。

“百万两银子算什么?”朱由检忽的开口,笑着说道:

“旧港之地,每年开采金银便收入不止百万两。”

“六万学子虽多,但每年不过出山一千人,对于整个大明来说,不过杯水车薪。”

“人口在增长,一千人顶多应对几十万人,而我大明眼下一万万几千万人,最少需要上百万医生才足够。”

“这次可以出山的两千余学子,我准备在大明两京一十七省各自建立一所学府,以行省命名。”

“大明需要足够多的医生,外放的医生会作为教习,所以宁缺母滥,最好都让坐馆级的学子前往教学。”

“至于资格不够的,就一边在京城的惠民药局医治百姓,一边在太医院学习吧。”

朱由检给未来的医学府学子找到了就业的地方,不过这种事情不是他一个人一张口就能解决的。

三千多惠民药局,七十多万亩药田,这也是一个庞大的利益结构,一些世袭罔替的中医世家,都需要他开导,而一些医术不到家的庸医,也需要他清理。

他唯一的优势就在于惠民药局本身就是朝廷的,因此他完全可以弄出一张试卷来筛选掉大部分庸医。

“殿下,拿回来了!”

当陆文昭的脚步声响起,朱由检也看到他拿着一本文册走了过来,在他双手递过来的同时,朱由检接过打开一看。

这上面记录的是南镇抚司锦衣卫对于天下三千多处惠民药局盈利状况进行汇总后的结果。

三千多处惠民药局所代表的,基本上就是大明三分之一的医生数量,而这个数量是四万六千多人。

朱由检想了想,如果这四万六千多人都能通过李中梓等名医设置的考卷,那惠民药局大概需要每年支出六十多万两的银子作为俸禄。

至于那七十几万亩药田,也需要每年几万两银子的支出。

这么看来,这消耗倒是不太大,花七十几万两,保障上千万大明百姓的健康,是一笔划算的买卖。

日后每年的上千,乃至数千的学子,医疗支出也不过顶多增加二三万两银子罢了。

不得不说,中医看病确实很便宜,不过即便如此,这七十多万两银子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不过……

朱由检想到了日本的石见银矿,想到了非洲的金矿,想到了南亚莫卧儿的黄金,想到了……

这些地方,随便薅一笔,都能满足惠民药局十几年的支出,比对着自家百姓收税要简单,也划算多了。

为了百姓的健康,似乎在这件事情上,大名不得不做……

这么一想,朱由检长叹了一口气,有些“不忍”道:

“再苦一苦外夷,骂名我来背……”

Tip:书名会因各种原因进行更名,使用“作者名”搜索更容易找到想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