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败退(1 / 1)

1942年4月2日,重庆任罗卓英为远征军第一路司令长官,归史迪威和英军太平洋战区司令指挥。

日军主力沿同古、曼德勒轴线攻击前进,同时两翼包抄相互呼应。

1942年4月5日,日军出动3个联队,在大炮、坦克、飞机支援下向北进攻。

新22师第66团奋勇杀敌、顽强抵抗,经血战击退日军的疯狂进攻。

罗卓英和上峰到腊戌与史迪威商讨平满纳会战, 6日领袖亲临梅苗指挥,决定增调66军入缅参战。

9日,上峰宣布授予史迪威指挥华国远征军全部指挥权,史迪威调回200师参加曼德勒会战,准备亲自指挥。

温暖没了200师的直接指挥权,知道没办法确保腊戍了,远征军的失败已经注定,就向上峰、史迪威汇报自己获得日军731细菌部队的情况,为了避免全国各战区陷入细菌战的危险,申请赶回山西带小分队突袭摧毁日军731部队。

上峰、史迪威获悉情况也深感忧虑,下达了准许温暖回山西执行任务的手令,温暖连夜和马仔们赶往山西,途径腊戍时将仓库里堆积的物资偷偷用系统收走一半,不收白不收,过几天就会便宜日本鬼子。

1942年4月11日至16日,日军增援部队轮番进攻,新22师且战且退,骚扰迟滞敌人步伐,华国远征军终于安全进入平满纳的防御阵地。

西路英军已决定放弃缅甸退守印度,于4月1日撤出卑谬,4月5日撤出亚兰谬,无耻地要求华国远征军在沙斯瓦、马圭防御,掩护英军撤退。

1942年4月15日,英缅军第一军团司令斯列姆命令摧毁仁安羌油田。

当晚,日军第33师团高延大队迂回攻占了宾河北岸渡口,堵住了英军的逃跑路线,16日,日军第33师团凿穿英军的三道防线,近万英军被包围在仁安羌。

梅苗军事会议由驻缅英军总司令亚历山大主持,孙立人主动要求前往仁安羌解救英军。

1942年4月19日,孙立人率领新38师收复任安羌油田,救出被围英军7000多人、被俘的新闻记者、美国传教士、英缅军官兵500多人。

英国将4月20日定为“光复仁安羌解救英军日”,称仁安羌解围是“亚洲的敦刻尔克奇迹”。

英缅军由远征军掩护撤至敏建后,亚历山大认为守住缅甸毫无希望,于是违背中英共同防御计划,偷偷撤往印度,致使日军轻松重新占领新38师血战夺回的仁安羌。

4月28日,日军占领西保,第66军新编第29师2个营、新编第28师4个营仓促应战,被日军击溃,日军兵临腊戍城下,此时史迪威仍在醉心组织曼德勒会战。

4月29日,日军在30余辆坦克、10余架飞机的配合下,攻陷腊戍,在此囤积的大批战略物资落入日军手中,华国远征军的后路被切断。

温暖一直担忧的情况终于发生了,温暖此时正在中条山休整,计划北上袭击731部队。

4月18日,中路日军由彬文那向曼德勒推进,华国远征军第5军第96师连续八天阻敌人。而曼德勒的英军却向印度英帕尔撤退,连坦克都全部丢弃在逃往印度的路上。

28日,一支日军攻击皎克西,攻占腊戍后的日军立即分兵包抄,同时威逼曼德勒。

占领腊戍的日军一部向华国滇西进攻,守军新编第29师、第66军新编第28师被击溃,畹町、芒市、龙陵等地被相继占领,日军兵锋直指怒江惠通桥。

在日军主力过桥之际,国军守桥部队及时炸桥。宋希濂紧急率部赶赴怒江前线阻与日军激战三天,歼灭了数百渡过怒江日军,在怒江与日军主力隔江对峙。

由于畹町、八莫相继被日军攻占,史迪威、罗卓英决定全军向印度境内撤退。

第200师自4月东枝战斗后奉命向北撤退,5月18日,在穿越西保、摩谷公路时被日军伏击,戴安澜师长机枪中胸部和腹部,26日晚,戴安澜将军伤重牺牲。

第200师暂由郑庭笈指挥,全师仅剩2600多人安全撤回国内。

远征军第一次入缅作战,出发时11万人,战损3万,由于听从了温暖的警告,未走野人山等原始森林,损失比原时空小了很多。

日本封锁了华国国际运输线路,从此作战物资通过中印公路和驼峰航线运送。

1942年6月,宋希濂在云南召开战役总结会议,认为腊戍失守导致华国远征全线军崩溃是因为第66军作战不力导致,第66军军长张轸及第28师、29师的师长被撤职查办,并撤销了第66军和29师的番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