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1 / 3)

“发生什么事了?”宋大年看着一脸急色的赵氏和慧娘。

“阿爹,我偷偷听到二壮说他们要搬走了,说官差要到村子里来抓壮丁。”慧娘一脸焦急地望着宋大年。

宋大年大惊,连忙问道:“慧娘可听清楚了?确有此事?”

“我和虎子今日一直跟着他们,听得真真的。阿爹,我们也赶紧搬走吧。”渔娘十分肯定地说。

“难怪我那大哥明日想让你去帮他家收小麦,合着他是想收了粮食赶紧跑呀!”赵氏一脸气愤。

宋大年有些怔住,一时间没有搭话。

“当家的,要不我们明早再去问问?”赵氏看着宋大年,内心还有些迟疑。

慧娘赶紧拦着,“阿娘,舅舅要是想说今日就告诉你了。他不说就是不想让我们知道。因为一旦闹开,让官府知道了,大家就都跑不了。”

“慧娘说的有道理,他们不说就是怕其他人知道,这样他们就走不了。”宋大年想着慧娘听到的极有可能是真的。

大舅哥当了十几年的货郎,常年走街串巷,消息灵通,提前知道官差要抓壮丁的消息也是有可能的。

“亏我今日忙前忙后帮他们,这么大的事硬是一句话也没给透露,要不是慧娘偷听到,等他们搬走了都不知道。”赵氏插着腰走来走去,心里又是生气又感到失望。

慧娘心想上辈子可不就是搬走了才知道嘛。

“阿爹,官差会不会不光来拉壮丁,还会把粮食都抢走?”慧娘忍着把一切都说出来的冲动。

宋大年思索了一会,说:“不是没有这个可能,北方打仗不光需要人还需要大量的粮食。”

这些年上到府衙的大人,下到底层的差役,那个不是横征暴敛,底层百姓早已苦不堪言。现在又抓壮丁,又抢粮食,宋大年突然觉得这也不是一件稀奇的事了。

“这是活生生地要逼死人呀!当家的,我们也赶紧走吧。”赵氏十分焦急地望着宋大年,希望他能赶紧拿个主意。

“走,是肯定要走,关键是去哪儿?”

“北方在打仗,南方在闹灾,一路上不光要防着官府抓壮丁,还要防着难民。”宋大年一时也拿不定主意。

他过去逃荒时就知道,难民饿起来可什么都干得出来,不光抢夺食物,甚至食人肉。宋大年想到慧娘和虎子,他不敢轻易决定。

以前他一个人还能勉强活命,现在他一个人想护住母子三人,谈何容易。要是路上出现什么意外,宋大年不敢想。

“阿爹,我们可以去投奔大姨,你不是说外面的人很难找到山里人的具体位置嘛,这样就不用担心官差抓壮丁,而且还能避开难民。”慧娘趁机提出建议。

“可是,你大姨在山里的什么地方我们都不知道,这怎么去?”赵氏发愁,自从大姐出嫁后,就再也没有回来过,只知道是嫁到了临县青山村的大山里,可没人知道在山里的什么地方呀。

“阿娘,不管我们去不去山里投奔大姨,我们现在得先备一些粮食存着。”渔娘建议道。

慧娘到不担心怎么去找大姨,因为过几日大姨就会来慧娘家,到时候就可以和大姨商量进山的具体事宜。

“慧娘说的对,不管去哪都要先多准备些粮食,明日先去地里把小麦收了,家里的地和房子,还有其它的能处理的都处理了。”

宋大年既然下定决心要走了,就得赶紧准备起来。搬到什么地方可以再斟酌,但粮食得赶紧准备起来,官差来了也好带上东西先跑进山里。

“当家的,真的要走?”赵氏一下子还有些无法接受。

“不走,在这里也活不下去了。即便不抓壮丁,今年大旱,怕是连粮食都没的吃。”但凡能活下去,宋大年也不想走。

故土难离,哪怕他在上阳村只生活了十来年,但想到他辛苦挣下的四亩地和房屋,他也万分不舍,可再怎么不舍也没有活着更重要。

“先去休息吧,明日还要早起收小麦。”宋大年也需要再好好理一理。

慧娘牵着虎子的手往西屋走去。

“阿姐,二壮哥什么时候说的他们要搬走呀?”虎子一脸疑惑。

“当时你不在,你去茅房了。”慧娘安抚道。

赵氏躺在炕上,翻来覆去想着今晚的事。

“当家的,慧娘说的去投奔她大姨,你说这可行吗?”

“确实是一个去处,山里的日子现在比我们好过。”宋大年也一直在思考,比起逃荒,宋大年也倾向躲进山里。

“可我们怎么找她大姨呢?”赵氏一时觉得搬到山里生活或许也不错,这样还能和在大姐一块。

“青山村的人常年和他们打交道,多半知道一些情况,到时我们先去青山村问问。”目前只能这样打算。

终于说动了阿爹阿娘搬离上阳村了,慧娘躺在炕上悄悄地松了一口气,感觉身子都轻快了几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