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的讨论起来,听懂的给没有听懂的解释。不管懂没懂,但大家都知道,明日便又要考试了。孟知行他们四人,本来约好了今日夕食,一起去外面的酒楼吃顿饭,全当庆祝几人一起考上清溪书院,能够继续做同窗。这会互相对视一眼,默契放弃了庆祝的想法。“那我们还是各自回去温书,准备接下来几日的考试吧!改日再聚。"花麟说完。
几人都点头同意,各自离开。
在去食堂的路上,孟知行突然想到一个问题。清溪书院是有末位淘汰制的。
刚才王监院带他们,学习的《学规》里就有规定,连续三场考试都被判定为末等,便会被逐出书院。不知道这次考试,算不算在三次里。
在食堂吃完饭,回去的路上,孟知行开始琢磨,会考什么?王监院只说了要考五日。那么长时间,想来考试的范围会很广。
孟知行有些许不安,他读书时间太短了,前面一年的学习,基本针对的就是书院的入学考试。
想必王监院说的''偏科′的人,便是他这样,完全按照书院入学考试读书,其他方面基本没有涉猎的人吧。带着淡淡的忧思,孟知行回到了宿舍,开始温书。次日,拿到试卷,孟知行发现题目不算难,但是考得很杂。今日的试题,考的经,即儒家经典著作。之前在花夫子那里读书时,主要学的就是这一部分,孟知行学得还算不错。且这段时间他也没有懈怠,依旧每日读书写文章。所以这一日的考试,他答得算得上轻松。
第二日考的是史,史就是各种体裁的历史著作。这部分孟知行答得就有些吃力了。
花夫子研究过历年的考试题目,清溪书院入学考试,他们这个年龄段的考题,史书涉及较少,题目选取范围都是比较经典的几篇。
因为时间问题,便也只重点讲了考试范围内的,倒是列了书目让他们去看,不过孟知行也只读完了一小部分。好些题目,孟知行甚至都看不懂,也不知出自哪本书。不过到底是经历过应试教育的人,也没空着,都写满了,至于能不能碰巧猜对,就只能听天由命了。孟知行交卷出来时,只遇到黄绩学,黄绩学脸色也不太好看,两人便只简单打了个招呼,都迫不及待的回去温书去了。有了前两日的经验,这会大家基本上都已经猜到了,前四日的考试,估摸着应该是经、史、子、集。经、史考完了,那明日就轮到考子部。
子部涉及范围就更广了,囊括了先秦诸子百家,及释道宗教的相关著作。史书孟知行勉强还算读过一些,子部的书籍,孟知行读过的是少之又少。
孟知行想,上辈子学了那么多年数学,估计在术数一类题目上,他能勉强占些优势。至于其余的,只能看今夜挑灯夜战,能碰到多少题了。
孟知行本想要不要出去书肆再买几本,但一想手中的《孙子兵法》《吕氏春秋》《九章算术》,他也是才买不久,还未看完。
就算今日挑灯夜读,这三本他都读不完,与其出去一趟浪费时间,还不如早些回宿舍,多读几页,故而便打消了出门的念头。
当日晚上,无数新入学的学子,与孟知行一般,挑灯夜战。孟知行这会儿,也十分庆幸自己选的是单人间,不用担心打扰到旁人。
这一看,直接看到了后半夜,孟知行困得看不进去了,才爬上床睡觉。
好在书院怕学子们读书误了时辰,除了定时定点的敲钟,也安排有专人在宿舍区,摇铃,孟知行不用担心自己会睡过头了。
次日考试,孟知行拿到试卷,粗略看了一下,运气还算不错,有题目是昨夜他刚读过的,但也就仅此而已了。大部分题目他都不会,而且这次的题目,和史类的题目不一样。好些题专业性太强,他想编答案都无从下手,只能空着。等能回答的全部答完,一看试卷还有大片的空白,果真是惨不忍睹。
孟知行看实在答不上来,也懒得在这耗着,浪费时间,还不如交卷,回去温书,准备明日的考试。
孟知行起身交卷,随意扫了几张别人的试卷,又观察了一下,同考场的学子。
因为这个考试的场地,还是按照年龄段划分的,这几日也差不多把人和名字对上了,自然也知道了大家先前考进书院的名次。
这会儿匆匆一看,无论先前排名如何,在这场考试中,大多学子脸色都不太好。
孟知行心下放松了不少,说明至少他这个年龄段,这科大多数人水平差不多,想来是不会考到最末等的。回到宿舍,又是挑灯夜读的一日。
第四日,果然考的集部,集其实就是诗词歌赋。孟知行虽然写诗不咋地,但勉强凑凑,还是写了出来。倒是赋,孟知行压根没写过,因为他们这个年段入学考试不考。
上辈子学《赤壁赋》《阿房宫赋》这些文章时,老师是怎么说的呢?
孟知行仔细捋了捋思路,赋无非就是借景抒情,只是讲究文采和韵律。
没有太多时间给他慢慢琢磨,他只能尽量把韵押上,最后写了两篇,感情还算充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