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3 章(2 / 3)

说漏了嘴,岂不麻烦?

所以啊,还是她一个人的好。反正她报病不是一天两天了,这么久以来都未出门,这府里怕是不少人都把她给忘了。

到了庄子上,才知道刘管事虽然人品不行,可做事还是很靠谱的。

庄子正好有一小块地,在山根脚下,又远又偏,约有五六亩的样子。他专门了几个人过来,专听她指挥。而这几个人,全都是哑巴。

“这些原不是咱们家的下人,是外面买来的。在原来主家犯了事,被灌了哑药卖出来的。本来这些都会送去黑窖矿上,可巧遇着主子您要人,到是救了他们的性命了。”

犯了什么事不好说,可有一个道理是明摆着的。真要犯了什么恶事,主家直接送官就是。既然给他们留了命出来,便不算有罪,而灌哑药,不过是怕他们说出什么来。

纪希不忌讳这些,正好她接下来要做的事,本也是不需要多口多舌,他们到是刚好合用!

至于说哑吧?以前她聋哑谷里,原来的那一批老人,全都是又聋又哑。

姑苏地处南方,作物一年两季。虽已过了中秋,依旧有不少能种的。

既然要做,她自然选最根本的——水稻。

水稻在南方常见,而水稻的优化,在后世更是有着一套非常成熟的技术。她只要费点功夫,将其重现。

当然,如果只是如此,靠着她这几亩地,凭她一人,所需时间绝非一两年,两三年,而是动辄十年八年。

真正的利器,乃是逍遥派传承下来的技术。其中有二:一是可使植物变异的配方,二是可以加快生长周期的配方。

逍遥派的传承虽有稼轩之术,可他们却并未用来种植粮食,他们是种植花草,药材。

但一通百通,只需试验几次,总能配出合用的药方来。

有这些底气,她还有什么可担忧?

安排人耕地,没要多,就两亩,划作四块。他们忙耕地,放水,她这边开始炮制稻种,一分为二,一半泡了配制出来的药水,一半只与平常一般。

育苗则是一样,她也并不插手。

只是每日观察,记录下来。

后续插秧之事她不插手,那几个人本就做的极好,用不上她。她只每日里在田间巡视,记录哪边长得更好,泡了药水的又有何不同……

待到了一定时间,又开始洒生长药剂。

不同的稻田里各洒一半,一半留做对比。

如此便有四种不同的稻。

其他都是一样,该施肥施肥,该除草除草,该驱虫驱虫,都是一样。

而她依旧每日巡视,记录。

随着时间的推移,稻子的情况变得大不同。

有的死了,早已化为干草。有得长得半人高,却只长叶不抽穗。有的抽了穗,却干瘪无米。也有的长得不错,可结出来的米却奇奇怪怪……

到了有一些已经能收获的时候,才发现比那些没经过特殊处理的稻子早了近二十天。

别看才二十天,那一批稻子估计是收不上来了。

本来这批稻子就晚,现在天冷了,再经一场霜,那些稻子估计就得冻死。

而能收的这些其实也没那么多,计到一起,也不过将将一斗。只能说,一切都在预料之中罢了。

收上来的稻子又按着不同的品相各自存放,以待来年。

待这边处理完,后续的事情自有人处理,而她则回了城。

要过年了,刘管事才传了消息过来,说府里四姑娘提出,趁着过年,三姐妹聚一聚。好歹是过年,虽然老爷太太不在,可团圆饭还是要吃的。

总不能老爷太太不在,她们的日子就不过了。

确实是这个道理,难得这位四姑娘有这样的心气。那就回吧。

出来是悄悄的,回去自然也一样。谁也没惊动,回了自己的小院。林氏和小喜鹊看到她,自是喜不自禁。

林氏似是忘了害怕,又开始对着她哭了。好在她算是知道克制,虽哭,却极快的把泪擦了,只红着眼睛:“瘦了,也长高了。”又一脸悔:“我给你做了几身衣裳,怕是穿不下。”

纪希上前替她拭泪:“是我的不是,该多回来看看你们。”

林氏便笑:“姨娘不碍,不耽误你的正事。”

纪希心中微讶,几个月不见,这姨娘长进不少。“明年你可愿跟我一起去城外?”

林氏犹豫了下,摇了摇头:“我还是留在这里,若是叫人发现了不好!”有她在府里,真有什么事,她也以挡一挡。

小喜鹊在边上帮道:“之前四姑娘跟五姑娘找过来,非要见姑娘你,就是姨娘给挡回去的。”

“辛苦姨娘了。”

林氏便高兴了:“四姑娘心眼子历来多,只怕是发现了什么。”

“无碍,我这不是回来了么。”一个小姑娘罢了,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