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章 林允儿这个名字不错(1 / 2)

整个御书房吵成了一锅粥,仁宗犹豫不决,他是支持改革的,每年几千万两银子他当然想要,万一出了事骂名他又不想担着。

李迪怒不可遏:“王曾,你知道你在干什么吗,你建的那些港口土地是谁的,修的那些商船订单都给了谁,江南淹了九个县,土地都被谁买走了,江西如果官商勾结,以建瓷窑为名大肆兼并土地,又有多少百姓倾家荡产流离失所,你想过吗,你承担骂名,你承担得起吗。”

王曾说:“成大事不拘小节,我当然要把握大方向,如果事事躬亲,我岂不是要学诸葛亮,早早累死了,只要改革能成功,百姓自然会得到好处,如果故步自封,大宋早晚要被拖垮。”

众大臣吵吵嚷嚷半个时辰,仁宗被吵的头疼,怒道:“别吵了,港口必须建,大宋不能故步自封,但是建桑田和瓷窑的事想个妥善的法子呈上来再说,不过工部那五百万两银子和两浙路决堤的事必须给我查清楚,还有一件事,皇后无所出,朕想立林贵妃为后,你们有什么意见吗?”

左右宰相异口同声:“臣反对!皇后并没有什么过错,不能随便废除。”

六部尚书也跟着说:“臣反对!”

仁宗颓丧地坐在龙椅上:“这件事以后再说吧,散会!”

北宋的行政区域划分北宋的行政区域划分实行州、县二级制,同时在地方设置路,路是直辖于中央并高于府、州、军、监的一级监察区。

仁宗时期全国分为十八路,为了避免唐朝潘镇割据的弊端,把节度使的权利分为四个机构管理,这样就使地方权力大大削弱。

一个路设经略安抚使、转运使、提典刑狱、提举常平使四个平级的行政长官,分别负责“路”的军政、赋税、司法、民政等事项,相互之间互不管辖,都直接对皇帝负责。

江南路就是江苏南部一部分和安徽南部一部分,两浙路,至道三年(997)置,包括14州2军:常州、苏州、润州(镇江)、杭州、湖州、秀州(嘉兴)、越州(绍兴)、明州(宁波)、台州、婺州(金华)、衢州、睦州(建德)、温州、处州(丽水)和江阴、顺安二军,是天下最为富饶的地方。

这次两浙路河水决堤,淹了杭州下辖九个县,其实不是秋水暴涨冲坏的,是被人扒开的,这个人就是杭州知府高良才。

高良才是坏人吗?他满腔热诚,是坚定的改革派,更重要的是他是王曾的门生。至于他为什么这么干,我们慢慢再说。

林萧回来后,就告病躲在家不问世事。他知道了京察的内幕,是保守派想借林萧的手把改革派的人嘎了,这样林萧既得罪了改革派,又不容于保守派,在朝廷没了立足之地,这样别有用心的人就更容易弄他。

这一天早朝,仁宗皇帝和众大臣商议出兵收复燕云十六州的事,虽然只有一半,如果能收回来,大宋在北方就有了屏障,对辽国有了战略优势,也不用每年花巨资养这么多军队了,于国于民都是大好事。

仁宗皇帝说:“让国舅来说说西夏和辽国的情况吧!国舅,国舅怎么没来。”

陈琳赶紧说:“国舅回来就染了风寒,现在已经告了病假在家休息。”

仁宗皇帝郁闷了,只好说:“刘奇峰,你来说一下情况吧!”

刘奇峰把情况说完,仁宗问:“诸位爱卿怎么看,有什么意见吗?”

兵部尚书种世衡开口了:“辽国虚弱,这是千载难逢的机会。”

礼部尚书孙复开口了:“官家,辽国与我大宋是兄弟之邦,不可轻启战端。”

种世衡哼了一声:“如此天赐良机都不敢,谈何收回燕云十六州,恢复祖宗基业。”

仁宗皇帝问:“两位宰相什么意见?”

“臣同意出兵。”

“臣附议!”

两位宰相难得意见一致。

经过一阵讨论之后,算是统一了思想,决定出兵伐辽。主帅人选又成了争执的焦点。

曹玮站出来说:“臣推荐枢密副使狄青,狄青战功赫赫,可当此任。”

兵部侍郎刘爽直接不给面子:“什么战功赫赫,不就是杀了个西夏皇帝,不知道的还以为杀的是辽国皇帝,还不是靠西北将士用命才让他捡了个便宜。”

兵部尚书种世衡也反对:“狄大人固然是战功赫赫,不过太过年轻,怕下面将官不服,臣推荐雁门关守将杨怀玉,他熟悉辽国的情况,而且是将门之后,定可当此重任。”

有太祖收复燕云十六州封王的遗训,谁都不想错过这个机会,特别是想要恢复杨家荣光的杨怀玉,种世衡和杨家是世交,自然想把这个机会给杨家。

这时候至少一半的朝臣都站出来说:“臣推荐杨怀玉担任伐辽主帅。”

仁宗皇帝见众望所归,就下旨:“任命杨怀玉为主帅,枢密院制定做战方略,兵部负责后勤保障,必须要拿回燕云十六州,就算是一部分,朕也可以告慰列祖列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