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苦苦,赚得鸡水那么多。”
“衣食住行全部给公司操纵。不让出去接戏,要接戏得通过公司。不可以外出接代言。”
在周闰发面前,刘德桦向来是有哪句说哪句。
如果说巅峰时代的香江是东方好来坞,那么无线电视台无疑是一个日趋成熟的造梦机构。
若干勤奋而出身平凡的年轻人在这个造梦机器下凭借自己的努力,成为万众敬仰的偶像明星。
刘德桦,黄日桦,梁朝韦,苗侨韦和汤镇页并称无线五虎。代表着无线电视台第一次集体造星成功。
这个概念,甚至一直用到了千禧年后,还有最后一代五小生,五小花。
无线在这五个年轻人身上花了大把精力,自然是希望他们能长久为公司赚钱。
周闰发语重心长地劝道。“直接和公司对抗,吃亏的肯定是你。”
“要是准备公司雪藏了,一年之后还有多少观众会记得你。”
“你改行当歌手,不成功怎么办?回去做飞发老,你甘心吗?”
“到时候再回来无线,可不就是现在当红小生的地位了。”
“难道就没有其他办法了嘛?”刘德桦面露苦色,右拳狠狠地往墙上一锤。
周闰发想了一会,给刘德桦提出一个建议。“不然试试跟公司商量一下,先签个短约。两年那种。”
刘德桦摇了摇头,“现在闹得太僵了。听说高层已经决定要拿我杀鸡儆猴了。”
“所以你就来搵哦?”周闰发无奈地摇了摇头,“华仔。你也太看得起我了。不是我不帮你,是我哪里有那种面子,可以说服高层放你一马。”
“就算我拍的戏收视率多高,在高层眼中。也只是无线的一个职员,一个普通的戏子罢了。”
周闰发的话彻底打碎了刘德桦最后的希望。他的脸像刷上了一层土灰,死白死白的。
刘德桦嘴唇无力地抖动着,半响了,才冒出一句。“那我该怎么办……”
楼梯上,听到这里。李逸也猜出到底是怎么回事了。
原来是这件事。
难怪刘德桦会六神无主。
也难怪邵一夫刚才会说出年轻人不懂感恩的话。
这几年在电影行业一直被人压着打的邵一夫,在电视行业可是经营的风生水起。
无线本来只是他在60年代投资的一个小项目。
1967年公司刚成立的时候,邵一夫只占10%的股份。
当进入70年代后,邵氏电影被嘉禾打得连连败退。于是邵一夫就把重心放到前景一片光明的电视行业上。
在接连购入大批股份后,终于在70年代中期。成为了无线电视台最大股东。
而由他主导的无线电视台和邵氏电影很像,都是秉承着大工厂的制作流程。
演员,导演,幕后都是自己培训。
1971年开启的无线演员训练班,更是为香江影视圈输送了无数人才。
除了保持邵氏培养人才的作风外,无线电视台的吝啬,也是和邵氏一脉相传。
新艺员在进入无线电视台前,就会被要求签一个薪水低廉的长期合约。
在合约到期前,还会强迫续约。这种作风经常引起旗下演员的不满。闹出的风波也是层出不穷。
其中影响最大的一次,就是85年末。也就是李逸现在遇到的“五虎将出走”事件。
70年代末,80年代初。无线最红的演员是郑少秋和周闰发。
他们在香江乃至湾湾都是声名赫赫。
无线电视台深谙用人之道,不愿让一两个人独大。避免让公司难做。
于是扶持起了几个年轻的后辈。
其中1981年的《过客》,捧红了“靖哥哥”黄日桦。
1982年的《天龙八部》捧红了汤镇页。
同年的《飞跃十八层》和《猎鹰》,则分别让苗侨韦和刘德桦走红。
只有年纪最小的梁朝韦成名最晚,1984年的《鹿鼎记》,才让他火到街知巷闻。
但是在1983年,无线电视台就看到了梁朝韦的潜力。
将他与前面四人组成一个组合,并由邵一夫组成一个“无线五虎将”的名字。
伺候开始力捧他们。
前几天上映的《杨家将》,也就是由这五个人主演。周闰发都只是当配角。可见公司高层对他们的重视。
可就在《杨家将》上映收视率爆炸的时候,也是五虎将集体反出无线的时候。
原因也很简单。
毕竟人都是要吃饭的,虽然这“五虎”都是当红小生。但在无线电视台大厂包薪制度下,待遇其实并没有那么好。
拍一年电视剧挣的钱,还不如出去拍一部电影挣的多。
恰逢几人和无线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