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九章 实践是通向真理大门的钥匙(求月票)(2 / 3)

毕方在黏土坑内加了些水,继续搅拌起来。

一晚上的蒸发,让黏土坑有些凝滞了。

“不流动的积水最容易滋生病菌,这就需要存在许多比周围低的洼地,存住雨水,而这样的洼地在大多数地方常见。”

“就算地表是斜面的,倒下的树木,塌落的石头也经常会造成小型洼地,去年我去大兴安岭,还在林间见到许多类似的洼地水坑,或者说小型沼泽,当然,都是冻住的。”

毕方所说的是去漠河那次,天寒地冻下,地上都是冻起来的“冰洼”,结合这次的所见所闻,他才彻底明白,为什么“瘴气”会是“瘴气”,而非什么“瘴水”,“瘴土”。

“只是北方降雨少,晴天洼地会干涸,冬天会冻结,而南方常见降雨多,气温高,洼地因此变成了富含有机质的‘细菌汤’和蚊虫‘育婴室’。”

“这些成为人类这种已经没有体表毛的哺乳动物的严重威胁。对于那些不适应南方菌群的北方人尤其可怕,带来远超出‘水土不服’的伤害。”

“平时这些洼地蒸腾出水蒸气,在树林顶上重新凝结为细小的水滴,形成雾团。这些雾团因此成为蚊虫病菌滋生的标志,被认为是‘瘴’。再加上许多大群蚊虫远看就像云雾,古人因此认为南方的空气有问题。”

旧时蛮烟瘴雨地,谈虎色变是瘴气。

毕方单纯从地理的因素角度上看,第一次理解了所谓的“瘴气”到底是个什么东西。

雾气经常出现在山林之间,

之前他只知道这是古人对细菌和寄生虫病的误称,却不知道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误会,只当人们不懂,归咎于怪力乱神。

此刻看到林间的雾气,又想起在漠河的所见所闻才恍然大悟。

“还是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啊。”

毕方擦了擦头上的凝结出的水雾和汗水的混合液体,将混合好的黏土挖出,将其铲到藤条编织的簸箕框内。

“三个坑还不够,我们还要再挖一个,用来建造火炉。”

“温度是炼铁的关键,在地下的火炉能够更加有效的将热量积聚起来,而且我们洞挖得越深,相对的,炉子也就越高。”

长度是一体的,地下越深,也就变相增加了炉子的整体长度。

炉火就会更加旺盛。

“利用烟囱效应,炉子越高,气流越快,流速快压强就小,和下面形成压强差,火就旺了,那我们的燃烧率也会提高。”

【666,十天了,终于要来点干货了!】

【还剩下十一天,老方来得及吗?】

【大哥,快回去跟嫂子道个歉吧】

【坐等反应堆,什么时候搓个核熔炉?】

【核反应堆?快了快了,别催】

【这么一大段话,我是一句都没听懂啊,暴风哭泣。】

“哈,理解不了吗?”毕方挠了挠眉毛,手上的黑泥将他弄了大花脸,但也丝毫不在意。

“简单点说吧,冷热空气的流动大家都知道吧,这个也属于初中知识,热胀冷缩,因此一般条件下,相同体积的冷空气会更重,它会下降,而热空气会更轻,所以会上升,形成空气对流。”

观众们点点头,这还是容易理解的。

“我们的炉子底下在燃烧,空气就会变热膨胀,而后上升,上面冷空气就会下沉,相对流动的速度取决于温度差,只要烟囱足够高,我们上端的空气就越是接近自然温度,也就更冷,温度差就越大,流动速度就越快,这能明白吗?”

观众继续点头。

“一旦空气形成流动,而且速度够快,我们就有足够的氧气助燃,提高燃烧效率和温度,就相当于是一个天然鼓风机。”

利用热空气上升原理,从上部出风口排出热烟气,外面的新鲜冷空气从入口被卷入,增加了燃料燃烧所需要的氧气,使燃料更加充分的燃烧,增强了火势。

这就是高炉的原理。

高炉炼铁,听着厉害,其实就是字面意思,用高炉练出来的铁。

古往今来限制材料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燃烧温度和耐高温的炉子。

观众们恍然大悟。

【卧槽,懂了!】

【我靠,这么科学的吗?我一直以为方老板是玄学世界来的,狗头】

【你以为我是科学,其实我是玄学哒!】

【总有人披着科学的皮,向我们展示魔法。】

“高楼大厦也一样,低层火灾造成的热空气,会通过通道往上流动,让高热气体不断在顶部积聚,结果使火势透过空气对流,在大厦的顶层制造另一个火场。”

“所以火灾逃生千万不要往上跑,一定要往下走。”

毕方挖出一个能容纳他半身的坑洞,开始利用黏土建造一个火炉。

【铁细菌炼铁真的靠谱吗?给我感觉就像是万磁王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