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7章 朔州之变!(1 / 2)

“卖报!卖报!”

“皇上下旨,令长庆侯楚宁接替北伐大将军,不日领军北上,征讨北狄人喽!”

天刚见大亮,便有报童吆喝过市,宣扬皇家日报刊登的最大新闻。

一时间,各大茶楼酒肆议论纷纷,京都的气氛立时就变了。

不仅是朝廷,就连民间也是一片哗然。

至此,唐国对北狄宣战之事,终于尘埃落定。

皇帝李贤在楚宁的拥护下,最终力排众议,任命楚宁为右武候大将军、庆州牧,加封天策上将军,乃是武官之首,统辖国家所有的军事作战。

另外,天策上将军可以自由招募官员为天策府所用,位列十四卫府之上。

如此一来,楚宁的地位算是已经封无可封了。

对于李贤来说,这得需要多大的信任,才能下这样的决心!

这自然也可以看出,楚宁在李贤心中的位置。

那不是一般的信任,而是完全的信任。

因为李贤一旦做出这个决定,便等于是把整个唐国的前程都交给了楚宁。

这一仗若是败了,那么整个唐国的命运都将由此颠覆。

接下来,皇家日报继续刊登一篇名为“信念”的头版文章。

文章的主题很明确。

就是对信念进行了一番详细的阐述。

主要目的,当然是为了统一思想,让所有人都意识到这场战争即将带来的后果。

对唐国来说,这是一场事关灭族的信念。

可对北狄人来说,这是一场凭借军事获取利益的信念。

双方的出发点是完全不同的。

所以一旦要开打,大唐必将全力以赴,无一人可以置之度外。

这样无疑也能让唐国上下齐心,全力备战。

可这是思想上的信念问题,真正的实际问题还是粮草。

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战争一旦开打,最终拼的还是粮草。

如今的朝廷是国库不至于像几年前那样空,但却没粮食。

而且极为恼火的是,即便有钱了,还买不到粮食,因为粮食都被世家攥在手里。

这也是为什么,唐太宗李二那么牛鼻的人,打仗都要和世家联手。

其中主要原因就是世家兼并土地空前严重,各级官吏兼并的土地超过一大半却不用纳税,而普通百姓的土地不及天下一半,却要纳天下之税。

门阀士族制度是这个时代无法跨越的鸿沟,这是自西汉末年后形成的一股强大的zheng治势力,而世家大族所垄断的经济势力甚至比朝廷大。

无论是谁做了皇帝,这股势力都一直存在着。

世家大族的影响力,如同一座无形的山岳,压在唐国的头顶。

他们掌握着大量的土地和资源,使得国库无法充盈,军队无法得到充足的粮草供应。

即便楚宁有着再高的军事才能,再坚定的信念,也暂时无法改变这个事实。

这也是他接受任命后,最为头疼的问题。

然而,楚宁并非无计可施。

这一次他准备故技重施,再次采用集资筹募粮草的法子。

不过这一次,楚宁提出要给所有募捐者登报公告。

这无疑是想让那些世家大户们主动响应捐粮的机会。

募捐地点还是设在了铜雀楼,至于名目当然也是有的:救亡图存。

如此一来,世家们如何表示,人人都将看在眼里。

随后楚宁下令,整训京北大营,招募一万新兵,操练军士,这一次楚宁只要求征召有家室之人,有国才有家,只有有了家室的人,才更能体会到何为家国天下。

这一次楚宁准备集结齐两万前锋军,而给出的时间只有半个月,他必须在半个月内训练出一支初具战斗力的部队。

三日后,一封急报入京,北狄大军兵分三路南下寇边,西路由左副元帅慕容子雨领军三万攻凉京,东路由右副元帅慕容雷领军七万直扑辽东。

而中路则是由北狄可汗慕容真木亲领十二万大军攻打应昌城,而应昌城后七十里,便是北防第一要塞纪北关。

紧跟着又是过了两日,北狄可汗派遣使者南下,逼迫唐国议和,北狄人要求唐国进贡三百万两黄金,五千万两银币,并割让北疆三个州,否则必要大军南下。

楚宁上奏,当即对此做了严厉驳斥。

在楚宁看来,这显然是京都的探子把城里的消息放了出去,北狄人趁势发出的威胁,更是为了扰乱唐国朝廷决战的态度。

……

转眼已是九月二十六日,距离出征还有三日。

就在这时,一封八百里加急塘报深夜入京,给一直尚在备军出征的楚宁平添了几分沉重的危机。

朔州总督韩勃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