否真的合适?
‘却不进正门,只进了西边角门。’,旁的不提,只书中用‘却’和‘只’二字,就足够叫人浮想联翩了。
是遣词用字的不同,还是黛玉也在诧异她为什么走了西角门?
当日想到这里,林珝便去咨询了叶嬷嬷。等弄明白这里面的弯弯绕绕后,林珝不得不感慨一句古今差异大到离谱。
这么说吧,黛玉从西角门入府,并无任何不妥之处。贾家对黛玉虽有轻视,但当时却未存折辱之意。
古时,大门只有婚丧嫁娶,祭祖,接旨以及迎接皇亲贵胄时才会开启。而平日里主客往来进出都是走侧门。西角门也并非是只走下人仆妇的门,原著中,邢夫人往常来给贾母请安也都是从西角门进出的。
而黛玉之所以会走西角门原因无外乎有三,一是她身上带孝,不宜走侧门。二来便是贾家国公府邸,其侧门也非寻常人能走。黛玉年纪尚小,身无诰命,加之贾家人惯来西角门,便让她随大流了。三来也可能是最接近真相的,那就是西角门是离贾母最近的入府门了。
但即便黛玉入府的门没有问题,可入府后临近就寝了才临时给黛玉安排住处却是不争的事实。
想到原著里黛玉至少要跟宝玉挤一冬天的碧纱橱,林珝就觉得她们入荣国府小住这事还得再热闹一下才行。以免事到临头,才想起来没给客人安排住处。
对着黛玉咬了一通耳朵,黛玉先是一脸诧异的看向林珝,随即就双眼发亮的按着林珝提供的主意折腾去了。
先让人去天宁禅寺寻了一套开过光的释迦牟尼三身佛,之后继续供奉在寺里。随后在给荣国府的回信里直接编了个故事。
当今元后风氏一族曾经从天宁禅寺请回一套释迦牟尼三身佛,后家中三代女眷虔心礼拜,最终成就了风氏一族的后族荣耀。当初天宁禅寺一共有七套释迦牟尼三身佛,后陆续被请走了六套,她听闻还有一套被寺中留做镇寺之宝……
黛玉这封信写完,她和林珝都担心自己忽悠不了贾家众人还将向叶两位嬷嬷叫到跟前让她们帮忙润色修改了一番。
之后黛玉又从林如海借了林信,请他走陆路一路快马加鞭将这封信送到京都荣国府去。
明面上说是务必将信亲手交给贾母,实际上黛玉和林珝的意思是让王夫人先看到这封信。这个度如何掌握就完全交给林信自由发挥了。
林信是林如海的亲信长随,跟着林如海见了多少大世面,自是有些手段能耐。
这封信毫无意外落在了王夫人手里,虽然王家教女的方法叫人不敢沟通,但识个字,读个信的能力还是没问题的。从头读到尾,王夫人脸上的神色从不耐到了兴奋,最后更是激动的微微颤抖了起来。
她的元春还在宫里苦熬着,那套释迦牟尼三身佛,必须是她的。
再之后的事情就好说了,王夫人拿着信去找贾母,哪怕贾母不信,可架不住王夫人有个闺女在宫里当差不是。最终还是写了封信拜托林家务必将那套释迦牟尼三身佛请回来。
林信拿着回信再赶回扬州,因知道这封信是怎么回事到也没交给林如海而是直接递给了黛玉。
见贾家成功上钩,黛玉和林珝一边挑了吉日将那套释迦牟尼三身佛请回府里,一边又故意让人给住在林家的那些贾家来接人的三等婆子们透个话。
‘这套释迦牟尼三身佛很是抢手呢,若不是林家在扬州这地界还有几分体面,还未必抢得到它。不过即便如此,林家也花了纹银六万两玉成此事呢。’
八月里,黛玉又一封家书送到京城,言明释迦牟尼三身佛已经请回林家,又再次在信中提了一句她们小姐俩离开扬州的日子以及差不多入京都的时间。
交待完这些,黛玉和林珝俩个一等一促狭的坏丫头还在信里说了一回如何请这套释迦牟尼三身佛入府以及每日如何供奉的话。
一,佛堂三间,坐西朝东。二,佛前供奉的鲜花需得是用青花瓷花盆养植的‘活’物。三,佛堂不以瓜果供奉,每日只需三盏露水。四,贡桌两侧另置两个鱼缸,每个鱼缸中需养金鱼九条,五,佛相后面需种数株节节高竹子……想要心想事成,每日早晚各三柱香,家中三代女眷缺一不可。
最后便是焚香沐浴,在吉日那日于府门外第一个十字路口迎佛相入府。
没看错,这俩混球的目的就是这个。
←_←
为了不叫佛相喧兵夺主,俩人还淘气的在林家下人里挑了三个十五六岁的小厮,将他们剃光了头送到天宁禅寺里进行了一回小沙弥紧急培训,将整个仪式都掌握在自己手中。为此黛玉又让人做了三套用银线绣满‘卍’僧衣,三顶从头白纱垂到脚的大沿帷帽。
借时三人各捧一尊佛相跟在她们小姐俩身后并排前行……
对了,这些要求和规矩虽是她俩胡乱编出来的,但为了更逼真,林珝还提议让府中帐户将那些要求抄一遍,然后做旧了夹在黛玉写给贾家的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