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家了(2 / 2)

二来则是老二家的要的又是村尾那个小院子,那个地方她也知道,去看过一次,上面的屋顶塌个大洞,房梁都断完了,围墙都东倒西歪的,地方也不大,哪里能住人呢!

老二家的怕不是脑子里真有毛病!

她想先看看老大家的怎么说。

老大家的不分。

陈英陈大嫂开的口:“娘,我们没想过要分家,分啥家啊,一大家子人,分什么你的我的。”

陈大嫂不知道老二家的为什么要分家,但她跟丁秋菊想的一样:她家有四个小孩,跟两个老的住在一块,其实真论起来,还是两个老的倒贴她家了。

所以她不愿意分家,老大黄家平她俩想的一样。

眼瞅着老大家的这样说了,丁秋菊连忙跟上,“我跟大嫂一样,我们也不分家。”

吴金桂肉眼可见的脸色好点,她知道这两家打得是什么主意,可人老了,就喜欢小辈这样都搁在一块,热闹。

老二家的要分家,那就是跟他们不亲了。

黄老汉点点头,“行,那就这样,村尾那个小院子给老二家住,不过那里什么都没有,我们帮他们修好,把东西该给他的都给他,往后他们就自个儿是一家了。”

当然不可能分家就分一个破房子,锅碗瓢盆、被子桌椅什么的,该给还是得给的。

不过存款什么的就不要想了——见天地干农活,哪里来的钱,无非是逢集的时候去卖上几个菜跟攒的鸡蛋。

那跟分家没有关系,他们老两口还在呢,这个算不着。

当然,小院子那边,他们老两口也会稍微帮忙张罗着,让那里起码也得能住人。

分家后,这边就跟他们没什么关系了。

事情就这样商量定了,趁着空闲时间,黄家安带着张晴去看了看村尾的那处院子。

确实是破,院子的围墙塌了大半,正中间坐北朝南那处,隐约能看到堂屋原来的样子,不过房顶塌了。

一旁还有个屋子,应该是用来作灶屋的,也塌了。

整个院子,除了空有个地方,怕是跟要重新盖差不多。

可眼下,他们手里根本没有钱。

从老人那里只怕也是不好借钱出来。

虽说他们肯定会还,但还有老大老三两家,他这个老二借了,儿子老子,还不还地,到底让旁人多余议论。

张晴把自己的顾虑说了出来。

黄家安略微沉吟,而后说道:“咱们先盖一个土坯房,请人那些都是同村相熟的,管饭管烟就行了,要不了多少钱。”

“大不了咱们就当着大家的面,写个欠条,该算清楚的咱们宁愿吃点亏,也不占这个便宜,省得让人说嘴了。”

张晴觉得是这个理,有了自己的地方,肯定是越早搬进去越好,她跟黄家安两个人都不是没有主意的,往后肯定要想办法挣钱。

盖房子的钱迟早也能挣出来,只是他们等不及了,现在住在大院子里,算上两个老的,一共是四家人,做什么都不方便。

所以,两人一致决定要先把小院子这边拾掇出来,越早搬过去越好。

回去后跟黄老汉商量借钱一事,起初明显能看到老两口的犹豫,还有老大老三两对夫妻之间的眉眼官司。

但黄家安没打算避着这两个兄弟,直接说了自己要打欠条,还让黄家平黄家全两人作见证,自己要跟黄老汉打个欠条。

老人自是无有不同意的,牵扯到银钱来往,就算是父子之间,也是有好多想法的。

至此,张晴才看到屋内一众人等如释重负的样子。

果然,还是算得清楚的好。

后天是他们这里逢集的日子,张晴黄家安两人商量着,也没有去上工,就专心做衣架子。

当下正是用钱的时候,他们想趁着这段时间,看看能不能多卖出去几个衣架子,能挣一点是一点。

衣架子他们打算一个卖两块钱,一斤多鸡蛋的价格,他们拿不准这里的物价,不知道这定价到底贵不贵。

虽然说整个衣架全是人工做出来的,可这个时候,人力最是不值钱。

他们也没有把握这个衣架到底能不能卖得出去。

为此,逢集的前一天晚上,张晴黄家安两人还在互相加油打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