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英雄的选择(2 / 4)

前途命运、何去何从,都说一说,议一议。诸位,都不要有所隐瞒,把心里话讲出来,以助某赵汗青看清时局。  我刚说完,偏将军朱西,蹭的站了起来:汗青哥,这有什么可议的,三皇子在上西府,如今太子弑父,大逆不道,二皇子发兵,无非为了争当皇帝,他二皇子当得,我们三皇子就当不得吗,这是何道理?我看,咱们就聚齐兵马,直取青龙城,看他哪个敢拦,谁人能挡!  我听罢并没有出声。  朱西是一心想当大大的将军,这是朱西的个人理想。  但于我内心,却从没想过要大杀四方,弄得到处血雨腥风。这不是我本意,我也不想生灵涂炭。若不是逼不得已,我才不会用兵。我的兵,是用来自保的,不是用来攻城略地的。  我正思考之时,裨将王宝子,起身说道:我王宝子,赞同朱西将军的说法,咱们直接打就是了,还议论什么劲。谁不服,就打谁,打服为止。  步兵裨将魏可轻站起说道:卫将军,末将魏可轻有一言。当今之势,太子与二皇子各有强兵,如强弓初发,其势不可当。我上西府,区区之地,不可出兵加入皇子之间的纷争。请将军明鉴。  骑兵裨将沈破风说道:末将认为,太子也好,二皇子也罢,都势在必争皇位,因而大动干戈。三皇子,未参与其中,应韬光养晦。按圣旨,赶赴青龙城,祭拜先皇,接受加封,似为妥当。  总管萧顺说:卫将军,某萧顺,虽为上西府总管,但实为小官,不敢有所乱断之语,军国大事,一切,愿从卫将军,效犬马之劳,虽刀山火海,亦往矣。  总办秦和、总兵武空、总判甄清楚、治水司命徐大禹、五位高级校尉、捕队队长任必勤、审队队长铁炉、税队队长花得少、狱队队长关进取,都齐齐站起,高声道:下官等,一切皆听卫将军拿主意,无有异议。  我听到这话,赶紧起身,让众将官坐下说话。  大家坐下后,我又将目光停留在我最欣赏的十万夫长,萧烟身上,萧烟也明白我的眼神。只见萧烟缓缓起身,向我和三皇子施礼,而后又向诸位将官施礼,之后,才说道:某萧烟,统率无畏军兵十万,唯赵汗青卫将军之命是从。进退起止,任凭差遣。但有号令,使命必达!  我看到萧烟的表态,心下稍安。  萧烟刚说完话,三皇子竟站了起来,他双拳抱于身前,深施一礼,遂说道:诸位将官,三皇子金永康,有礼了!感恩各位,为本皇子考虑周全,有主张出兵的,有主张本皇子返回京城的,有主张不要妄动的。然,本皇子之心,天地可鉴!本皇子深信,太子殿下不是弑父皇之人,也断然做不出弑父之事,朝堂有旨意,已说明,先皇乃因病而薨,这是不容置疑的。如今,太子继位,乃天授,我等皆为大夏国臣民,当遵圣旨,服从当今皇帝陛下。太子已登基称仁孝皇帝陛下,一统大夏江山。上西府,也未出大夏国管制,按法度,当应遵旨而行。如今,陛下无新旨意下达,应勿擅动刀兵,给人以谋逆之疑。我闻,避嫌远疑者安。还望尊师卫将军及诸位将官,三思。  当我听闻三皇子金永康,竟能说出这番话来,感到很惊诧。  三皇子之城府,果然非同一般。  在如此之形势之下,其安然淡定,并且言语正恰,年纪虽19岁,与本卫将军相当,但其皇子的气势和身份,却维护的到位,不愧是皇帝血脉。  于是,我示意大家都静一静。  待大家都坐好。  我说了几句:三皇子殿下、诸位将领、诸位官员,听了大家的意见,我也受到不少启发。我想谈谈我的看法。  “当今大夏国,新皇登基,是大喜;先皇病薨,是大悲;二皇子出兵,是皇家之事,并非外敌入侵;新皇帝召三皇子回京祭拜先皇,是成全三皇子之孝道;新皇帝欲给三皇子加封,是新皇帝的仁德天恩。这些事,本无可议论的。至于太子弑父这等卑劣谣言,从今以后,诸位再不要听信,一切以皇帝圣旨为准。”  “我上西府等五府,属北俱神州治下,应按北俱神州总督大人之意行事,若无命令,任何人不得擅动。”  “三皇子是要赶赴青龙城还是有其他的想法,理应由三皇子自己作出决断。你我等皆官职卑微,不应妄加揣测,扰乱视听。”  “太子与二皇子之间的事,乃皇家内部之事,我等外放官员将领,不得议论。新皇帝已登基,我等应上书皇帝陛下,恭贺登基,国有明主,天下大安。先皇薨逝,我等应上书皇帝陛下,进行悼念活动。”  “三皇子、诸位,以为如何?”  我说完,问一下大家的意见。  众人都起立,齐齐说道:我等谨遵卫将军之命!  就这样,大家的思维统一了一下,散会。  ------  三皇子回到内宅,已准备好应用随身之物,就打算出发。  我与三皇子依依不舍、互相拜辞。我安排裨将王宝子,率骑兵100人,护送三皇子赴青龙城,拜见新登基皇帝,祭念先皇。  ------  我见王宝子护送三皇子的队伍已离开了上西府,立即召集十万夫长,萧烟;五万夫长,韩力;五万夫长,徐奉年;到暗室议事。  我说:刚才大家都聚集,人多,我之所以表明态度,是为了安抚三皇子之心。为今之计,太子弑父篡位登基,有骠骑将军冯玉撑腰;二皇子金永泰与车骑将军李石率兵进发青龙城,实力强大。我身为卫将军,只有五府之地,兵力弱小,恐太子与二皇子争出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