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8 轮子(1 / 2)

属性点慈善家298 轮子

风谷工业区有新厂和配套生产正在路上,新城的企业也没闲着。

机车总厂和新城重工几个月前就接到任务,要造车。

不是机车,是在陆地上跑的车。

什么体格吃什么饭,上面也不会让他们一口气踏过上百年的发展历程,这次要造的车还在能力范围内。

蒸汽车与电动车。

汽车的汽,便是蒸汽的汽,也是在燃油车出现之前,唯一称得上普及度的车辆。

而基于铅酸电池的电动车,出现的时间也比燃油车要早,受限于路况和续航主要用于城区移动,算不得普及,仅仅是昙花一现。

两种车里,重点还是蒸汽车,电动车的探索主要是为电网系统铺路。

因为有了生产蒸汽机车的经验,蒸汽车的研发本应没什么难度,不过上面下达的任务要求比较高,运载力要达到三吨,这对公路蒸汽车来说还是有点勉强。

现在已经是机车总厂副厂长的本茨一边领着人做一些重载铁路机车的实验,一边凑起两个团队攻关蒸汽车和电动车。

经过了几轮的实验确定,蒸汽汽车不能长成和蒸汽机车一样。

好像是废话,但很重要,因为人很容易受到经验习惯影响,可能走进死胡同。

铁路上驾驶员即使看不到前方,大不了把人撞碎,铁路专用轨道形式就决定了上面除了智力障碍和作死的,不会有什么人故意往上跑。

马路上还有行人、畜力车和手推车,像蒸汽机车一样前面一大坨,虽然可以较为提供充分的动力,但司机看不到近前的人,一路压过去不知道得死多少,运一趟货司机可能就被来报仇的打爆好几轮了。

所以要维持一定动力的情况下,把缸做小。

还好在弄蒸汽机车的时候积累了很多特殊经验,小组知道要把缸做小并维持充沛的动力,最好是用无缝热轧缸体。

焊接……即使最近有高压气瓶装的氧气,乙炔焊的强度仍然距离无缝锻造技术差很远。

无缝热轧缸体能够承受大到离谱的气压。

现在在铁路上运行的蒸汽机车,标准速度运行蒸汽压力不到一兆帕。噢,这个单位普通市民还没学过,不过不要紧,压力容器厂和机车厂、重工的人能看懂就行,一兆帕就是十千克每平方厘米。

与之对比,由新城重工专门给压力容器厂量身定做的三轴热轧机做出来的高压钢瓶,已经测到的有效压力是12兆帕,受限于设备能力,再往上加不上去了,压力容器厂正在设法把它充爆炸或充到裂开,来测定最高压力值。

这意味着用无缝技术生产蒸汽汽车的压力缸,哪怕口径做大些,耐受个三到五兆帕的压力肯定没问题,不过该压力对驾驶员比较危险,控制到2到2.5兆帕,相对减少缸体壁厚,就能以大半吨的重量获得八十匹左右的马力。

马力用的匹,在风谷用上电之后,直接用电功率计算不再参照驼兽,一匹就是一千瓦输出能力,简单易懂不用换算。

蒸汽机构,加上燃煤、水缸蓄水、备用水,驾驶机构、传动机构,罩个外壳,算上轮子,自重怕是就要超过两吨,还要加三吨货,这样车架、车轮也需要足够的强度还会增加重量。

满载超过六吨,组员计算过表示八十马力会不会小了?

这就得由副厂长拿主意。

面多加水水多加面肯定不行,必然要有取舍。

“我们的目的是替代牛车,牛车有速度吗?所以我们也不用追求铁路上那样的速度,只要比牛车稍微快一点就行。”

马力不够,扭矩来凑,扭矩足够大,就算是20马力也可以拖动六吨的家伙,80匹足够应付一些比较麻烦的路况了。

确定了马力数,剩下的东西对于造过蒸汽机车的高级技师们不存在门槛,接下来就只剩一个难题——轮子。

如果时间推到两年前,轮子其实都不是问题,那个时候以碎石路为主,弄个钢轮子压过去就完事了。

不过现在很多路面都用水泥硬化了,再用钢轮子路面受不住,摩擦力也不太够。

现在需要一种能够提供摩擦力,并且能辅助缓冲保护路面的材料。

皮革就不错,但用来做轮子太贵了,这东西要达到足够的缓冲力,没个四五十层都不算完,而且皮革过泥泞路多了也容易腐坏。

后面两个月蒸汽车小组就在到处找适合做轮胎的材料。

替代方法不少,不过很多都没办法变成量产。

两个月下来,只有两种形式的轮胎勉强能达到要求。

这个轮胎是钢轮毂,加软木压合胎,外面再加特殊树脂层,中间还有几道刷胶和最后的漆工。

能用,但耐久存在问题,小组换上手工做出来的轮胎,把模型车加到超重20%的状态,静止观察大约三天,就产生了可以用尺子测到的永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