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辈岂是蓬蒿人(1 / 2)

宋初,太宗决金水河为渠,自天波门并皇城至乾元门,历天街,东转缭太庙,皆以水磨砖堆砌成井,供万民汲用。随着暮色将至,李初言沿着河水一路骑马归府,遇见不少出来打水的百姓,只是天大寒,渠水冰坚,免不了废上些气力。

李初言也不急着,生怕碰撞了路上聚集取水的百姓,只是这一会的功夫,突然有一人冲到马前,他不得不用力拉住缰绳,以免伤人。

“你是何人?”李初言眼底夹杂着一丝打量,拦马的是一位妇人,看起来约莫四十六七的样子,全身粗布麻衣,头上一并用着相同材质的布条挽起,不过她似乎是跑着过来的,两鬓凌乱的发丝从发髻间跑了出来,如同它的主人一般冒失。

那妇人正是贺茵今晨碰上的那位,她扑通一声跪在地上,言辞哀切:“请大人为我们做主啊!”

李初言从马上翻身而下,一只手握紧缰绳,另一只手扶起妇人,只是眼里防备不减,“有何事你只管细细道来便是,不必如此。”

许是悲从心来,想起她那苦命的儿子,本是做戏一场,反倒用了真情,未语泪先流:“冬月开始,厢里就常有人失踪,寻回来的也多是尸体,而且每一具无不是全身溃烂发紫,心口处有一道红印,腊月开始,倒是没人失踪了,可时不时传来消息,谁家的孩子、丈夫忽然暴毙,死状和之前失踪过的人一模一样,可我们将此事报于开封府,久久未有回应,现如今人人自危,我实在是没有办法了,这才斗胆拦下大人的马,大人看起来衣着华丽,气宇轩昂,定能为我们鸣冤啊!”

李初言瞳孔猛得一沉,开封府好大的胆子,这样的事都不知道上报吗?只是这妇人来的实在是蹊跷,简直像是算准了时辰,不偏不倚拦下了他。李初言攥着缰绳的指节因为过于用力有些发白,然而眼底的探究稍纵即逝,转而变成一副宽慰的模样:“你放心,我这就去一趟开封府,稍等一些时日,必定给你一个答复!”

说完他转身离开,马蹄扬起一路的灰尘,奔着开封府而去。

嘉元四年,程筠登进士第,累迁刑部侍郎,近日才被任命为开封府权知府事。权知,即代掌之意,大宋有惯例,开封府尹由东宫担任,不去权字,而如今太子被幽禁于东宫,自然无法管理开封府,是以程筠这才赶鸭子上架,匆匆接下这堆烂摊子。

听闻李初言来此,连忙出来相迎,然而对方步履如飞,似乎有什么火烧眉毛的大事,程筠紧紧跟上去,忍不住开口问道:“不知指挥使今日到此可有什么要紧事?”

李初言脚下不停,却配合着对方的速度,有些放缓:“你可知近来城中有多人意外暴毙,且不知缘由。”

这事还真不能怪到程筠身上,依照宋制,官员任命,需要一套及其繁复的程序,先由翰林学士制词,经二府交由给事中审核,再由中书舍人宣行,送达负责执行的尚书省,之后还得交由吏部,若无台谏官反对,这时候才可制成告身,负责制作的官告院以绫锦书写,盛以锦囊,一份制授告身才算完成。

官员接受任命的过程称为“宣麻”,即宣读制书,制书由翰林学士起草,缮抄在白麻卷上,由内侍送至文德殿,与此同时,御史台召集文武百官至此听麻,扬告王庭,以其人可用与否,若谏官、御史有异议,考量后仍可贴麻改命,反之交由中书出敕、门下审核,而给事中有异议亦可封还白麻。这之后任命的官员即可赴閤门司领受或由通进银台司下发。

而大宋官员在领受前又通常先上表推辞,谦称自己力有所不逮,以为不胜其任,数次不获允之后这才上表谢恩。

这一套繁复的程序走下来,通常也得五六七日,更何况东宫一事之后,朝中官员受牵连者不可计数,而签发处多注明“阙”字,也可见其流程走的艰难,是以程筠也才接过开封府不久,可以说是人脸都还没认清,就陷入这么一桩大案之中。

不过显然对方还没意识到自己处于这么一个险境之中,一脸茫然,面露惊恐:“竟有此事?”

李初言已经先一步上了台阶,俯视着他,言语冰冷:“你身为权知府事,竟连这都不知。”

门外北风凌冽,又是寒冬腊月,本该是冻得瑟瑟发抖的时节,程筠却大汗淋漓,然而他顾不得擦掉眉上的汗水,连忙解释:“我刚上任,尚未听闻此事。”

李初言的声音陡然提高:“若说前几日也就罢了,今早刚有妇人携尸鸣冤,竟还佯装不知?”

程筠此时已非惶恐可言,虽自己早有耳闻这尊阎罗的名声,说他心狠手辣、手段非常,可自己也未行差踏错半步,没必要惧着他,可人都闹到开封府前了,他竟半点都未听闻,可见整个开封府就没有把他放在眼里的,现在就如此,往后怎么得了?开封府原是太子监管,这手下人这般到底是听了谁的,可想而知,想到此处,程筠多了几分愤怒,官官相护、勾结之事他并不是不知道,只是没想到自己此后也得受着这些,如今是没出事,这往后若真是误了什么大案子,倒霉得不还是他?

程筠拱手作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