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一章 西夏(2 / 3)

八条枪......”

“胡司令。”

我在桌下踢了胡子一脚:“认真听讲。”

不易一走,我身边缺少底班的缺点就暴露出来。

今天参与这个会议,除了我和胡子。

就只有黄师爷、青纹、白川。

秦问仙坐着轮椅来听课,算是身残志坚的好典范,不喜欢读书的要多多向他学习。

青萍道:“西夏与宋朝所在时期相当,疆域囊括今天的河西走廊,即甘、宁、陕、青海一代,首都兴庆府,即今天的银川。开国皇帝李元昊,自诩北魏鲜卑族帝胄,其信仰,也继承北魏鲜卑族,以佛教为主。西夏国中,曾有佛土三千,白塔十万,金佛银像举国之力,号称人间佛土。”

“那个,胡爷说两句啊。咱们倒斗的,一定要抓住中心思想,要把握三个点。古墓在哪、有什么好处、什么时候行动。只有把握了这三个点,我们才能什么?才能抓住时代的机遇!”

黄师爷和白川均是一脸认同地点头。

我又踢了胡子一脚。

“那么胡司令,你有何高见?”我问。

胡子道:“张玉枫既然发了金点令,肯定是挖西夏王陵去了呗。咱们也快点拿了洛阳铲,加入全面奔小康的行业才是正道。”

黄师爷道:“西夏王陵并不难找,就在贺兰山脚下。当年蒙古屠灭西夏,连西夏祖坟都挖了个干干净净,现在连破土罐都不剩,只有几个陵台了。”

我道:“李元昊是少数民族,为何要把国号命名为‘夏’?”

北宋、西夏,南唐,东晋。

这些“东南西北”,是后人自己加上去的。

黄师爷颇为博学,道:“《史记》记载,匈奴者,夏后氏之苗裔。商汤灭夏,夏朝贵族北迁,就成了匈奴先民,所以这华夏附近的少数民族啊,多多少少是亲戚。北方游牧民族,大体都是匈奴分裂成的,便把‘夏’作为祖先之国。”

西夏有北魏鲜卑族血统。

鲜卑族又是匈奴一支,认祖归宗,倒也能挨得上夏朝。

黄师爷说,除了西夏,还有赫连勃勃创建的胡夏。北方游牧民族入主中原,为了站稳脚跟,都会找个同样的祖宗,让大家显得有共同点。

青萍摆了摆手。

西夏的历史太复杂了,她道:“我找了一个专家,过几天来跟你们慢慢解释。”

胡子道:“你们七十六号公馆还有这方面人才?”

“她叫上官雪。”

“上官雪?”

胡子一下就热情起来。

听名字,那就是一个苗条淑女啊。撑着油纸伞,蓦然回首,灯火阑珊,人生若只如初见的惊鸿一瞥。

“啊呀,接待这种事,你找胡爷真是找对人了。上官雪是吧?胡爷记住了,保证招待好这位小雪雪。”

“还是先说羊皮卷的线索吧。上面的西夏文,上官雪替我们破译了,陈东海确实隐瞒了很多重要线索。”

张玉枫群发了短信。

唯独拉黑了我和青萍,现在,我和青萍都等着排队轮番抽他耳巴子。

青萍道:“一切,要从西夏的神秘军队、铁鹞子的前身,质子军说起。这是一支西夏贵族血统组成的军队,为了保证对国王的绝对忠诚,他们与世隔绝,不与外人产生任何联系,每次出动,必是西夏亡国边缘。”

“质子军蛰伏岷山十年,为西夏带去了不少金银重器,这成为李元昊称帝的资本。质子军的后代,便是保卫西夏的铁鹞子,这支军队的子子孙孙,一直在护卫西夏,他们知道西夏的所有秘密。”

七十六号公馆,很早就盯上西夏王陵。

因为宋朝不承认西夏皇帝的身份,所以只能以王陵命名,算不得帝陵。

青萍取出很多旧资料,那西夏王陵下面,其实只剩空壳了。

用立体投影技术,青萍直接在客厅,为我们展示了西夏王陵所处的贺兰山脉。

这才是七十六号公馆真正的底蕴!

看墓根本不要风水罗盘。

一套“地面透射雷达技术”加“高空遥感技术”,地下有什么、什么结构、多大范围,全部清清楚楚。

胡子叹为观止:“科技改变生活,胡爷看,科技也改变倒斗,这都是啥花里胡哨的玩意,有这好东西,你不早拿出来?”

我道:“所谓雷达、地磁、遥感这些高科技,对环境要求非常严格。咱们之前去的神墓,上不与天,下不近泉,便是有卫星,如何去找?而西夏王陵,坐落于贺兰山下,是一片开放的戈壁滩,才适合高科技勘探。”

“不错。”

青萍点头:“这是很多年前,我们公司前辈,利用雷达感声系统,扫描的西夏王陵。你们看,除了残高七八米的陵台,整个陵墓已不剩多少东西。蒙古人把这洗劫的很干净,你觉得这种地方,会值得张玉枫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