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章 省小钱花大钱,补液的原则(2 / 4)

“治疗沙门氏菌感染,无非就是对症处理以及针对病原体治疗。如果是普通病人,你能自行开医嘱处理好。眼下这位患者刚做完较大的手术,我看他的身体各方面条件都不太好,为了稳妥起见,你最好立刻向上级医生汇报。反正病因已经查明了,你就算上报给尚主任也不至于减分。”

周灿跟着多位主任医师学习过,眼界、格局、见识、经验,都要远超余馨这种普通规培生。

甚至很多住院医都没法跟周灿比。

这就好比一个武林门派,执事教出来的弟子,怎么跟门主的亲传弟子比?

差距是非常大的。

什么情况能自己处理,什么情况该及时上报,周灿对其中的火候拿捏得更准。

73床的患者病成那样,余馨处理好了,固然会在上级医生心目中得到加分。但是万一出事,那就是大事。这其中的风险太大了。

她身在局中,看不清。

周灿却是看得很清楚。

“你的意思是,我自行处理,风险非常大是吗?”她仍有些不死心。

“风险极高。我可以直接告诉你,患者随时有可能进展为败血症、脓毒血症。现在,他就已经出现了伤寒的初级症状。”

周灿说得非常肯定。

就怕她不信这个邪,非要头铁试一试。

大好的前程可能就毁在这一试上。

“明白了,我立刻给尚主任打电话。”

好在她是位女医生,胆子比较小。

听得周灿把事态说得这么严重,再加上管床的章医生就是前车之鉴。她终究没敢冒这个险。

很快就汇报完毕。

她也长长的松了一口气,脸上的神情明显轻松了许多。

“尚主任被请去急诊和儿科会诊去了。他让我先给患者纠正水及电解质失衡,补液,稍后就会回来亲自处理。”

余馨主动告诉周灿汇报后的结果。

“挺好的。”

周灿点点头。

“我就担心补液的效果不好,因为他呕吐得比较厉害。”她这么说,显然想要听听周灿的意见。

能够成为规培生,并且被尚主任招到组内亲自带教,她肯定熟知各种补液方法。

“实在吐得厉害就选择静滴补液好了。不是我们医生不为患者节约治疗费用,而是患者的情况不允许。”周灿知道她担心的是什么。

以前,周灿在治疗过程中也会特别注意帮患者节约治疗费用。

能省则省。

后来有两次差点出事,许医生、骨外科的申主任都为这事教育过他。

慢慢的,周灿也就悟出了一个道理,不该省的时候一定不能省。否则,表面上帮患者省了一笔小钱,实际上可能导致患者达不到理想的治疗效果,并且产生原本可以避免的并发症,反而花费大增。

省小钱,反而花大钱,不仅在生活中适用,在医学治疗中更是如此。

从此以后,周灿也跟主任医师们学会了用药、用耗材的要诀。

治疗一些关键疾病,该用进口药,进口耗材,千万别开国产的。

国内有些药厂老板无比黑心,一瓶抗癌药检测出来的有效成分是零。还对外宣称治疗效果有多好多好,售价高达三千多元一支。

但是在发达国家,这种现象几乎不可能发生。

真要出现了,那个药厂会被告到倒闭。

只能说,总有一些不法商家能钻到法律和监管漏洞,为了牟取暴利,可以黑心黑肝的收割可怜的癌症患者的钱财。

相信那样的黑心药厂总有一天会受到应有的惩罚。

医生面对这样的药厂,有时候其实也挺无奈。

国产药拉胯,可不仅仅是某个黑心厂家的抗癌药,还有很多药物都拉胯。比如胃肠道出血的治疗药物,用国产的根本无效,必须用进口的。

这种例子太多了。

当然,胃肠道出血的国产治疗药物没效果,也不完全是厂家黑心,而是国内的制药技术与发达国家还有很大差距。

余馨给患者开了医嘱,及时给患者做治疗去了。

周灿在办公室内继续悠闲的阅读本组的病例。

初来乍到,要想把所有的病例都看一遍,这需要两到三天的时间。

按照周灿的惯例,把本组的病例攻克完毕,就会开始查看整个科室的病例。

消化内科光是床位数就有着一百三十多张。

住院病人即便按照三天周期计算,也是一个极为恐怖的数字了。

本组的病人,可不仅仅只有住院病人,还有门诊接诊的非住院病人。有些介入手术、简单开药可以在家中疗养的病人,医生就不会让他们住院。

但是周灿同样需要研究和学习这些病例。

据说图雅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