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 无法避免的术后综合症,肿瘤是身体的一个器官(3 / 4)

极为丰富的老专家才有可能在实践中领悟出来。在书本上根本学不到。

任何一部医学典籍、检索,都不可能记载这种理论知识。

因为它不符合医学的正规内容。

就好比正史与野史,肯定是有区别的。

野史能让读者了解到一些正史无法记载的有趣内容。

年老的医学专家们就是一部活着的医学野史。

他们的许多理论在医书上没有,却又有一定道理。

而且在实践中真实存在。

“照您这么说,一颗痣,一颗肿瘤,又或者多长出来的一根手指,都属于身体的一个器官。只是这个器官普通人没有,属于患者才有的独特器官,是这个意思吗?”

周灿有着一丝明悟。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柳老说的这种独特理论,让他茅塞顿开,对疾病有了一个全新的认知。

就好比打开了一扇新的窗口。

“你的理解力非常强,就是这个意思。多长出来的手指,甚至第三只手,第三条腿,都容易被医生认定为患者身上的一个器官。但是一颗肿瘤,或者一颗皮内痣,却往往容易被医生认为它只是一个病灶。这是诊疗中的一个误区。”

柳老笑着微微点头。

“以后你独立行医时,一定要把这方面的因素考虑进去。切一颗肿瘤前,可以考虑一下它与身体周围脏器的关系,以及对身体产生的作用。这对于正确治疗患者的疾病更有帮助。刚才这位脂肪瘤患者,过两天让他转到内科治疗会更好。”

内科与外科是两个完全不同性质的医学科室。

内科在病理、药理方面的研究远胜于外科。那位出现术后综合症的患者,转到内科治疗对他的病情更有利。

把一颗肿瘤当成器官来看待,太新奇了。

吃完饭,两人略作休息,又再次走进了手术室。

继续奋战。

必须尽快把普外积存的手术患者全部解决掉。

疯狂的手术再次开始了。

这是一位三十多岁的男性患者,耳内流脓,下颌角后下方有包块,压之耳内分泌物增多,继发感染后出现疼痛、发热等症状。

普外科是一个最杂的科室,什么样的病人都有可能接诊到。

“他的这种病称之为腮裂瘘,需要手术将瘘道清理掉方能根治。”

柳老给周灿、吴紫雨等人讲解。

“诊断这种疾病时,除了患者会出现耳内流脓,下颌角后下方有包块的症状,患者常会觉得口内有腐臭味。手术时,便会发现第二、三、四鳃裂瘘管在胸锁乳突肌前缘有瘘口。”

这种疾病比较少见。

周灿仔细观察着患者,了解患者的病情,症状。

为以后的单独行诊积累经验。

其实,所有的手术患者在手术前,他都看过患者的检查资料,了解过他们的病情,病因。

这位腮裂瘘患者,他还特意查了不少资料,加以学习。

“有时候,患者身上的瘘口很细,细如针尖或小凹陷,很容易被忽视。即便不挤压,该处也会常有少许分泌物。这也是患者自觉口内有臭味的原因。”

柳老继续给他们讲解。

手术主刀仍然是周灿,柳老在旁边指导。

“做腮裂瘘手术,除了术中要格外小心,术后也得当心咽侧壁水肿和咽旁血肿引发的呼吸困难,应严密观察,做好术后监护与住院管理。发现问题,一定要及时处理,否则容易造成无法挽回的严重后果。”

这个无法挽回的严重后果,其实就是死亡。

只是当着患者的面,医生们说话往往比较隐晦。

哪个行业都差不多。

就好比找律师帮忙打官司,如果律师听完桉由后,说这个桉子可以试着打一打,胜算还是蛮高的。那基本上就是能赢。

如果律师说这个桉子的诉讼期会很长,那就得当心了。

也许是在隐晦的提醒你,这个桉子的胜诉率不高。真要打,多半也是输。

医生们给患者说话时,比律师还隐晦。

比如进行完体格检查后,眉头紧皱着“这个情况要当心,情况不好,很不好。”那么多半都是恶性肿瘤或者其它绝症。

这时候只要还有手术机会,或者还没错过治疗时机,那就赶紧治。

再拖下去,多半凉凉。

周灿已经在帮着麻醉医生给患者实施麻醉手术。

很快,麻醉实施成功。

周灿又赚到了1点麻醉经验值。

与100点经验值奖励比起来,一次只赚1点,让周灿多少有些不满足。不过他也明白,100点经验值奖励的机会其实并不多。

麻醉术想要捞到这种奖励机会,更是少之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