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四个回去的路上还摘了些酢浆草,这个东西凉拌了味道还可以,沈月章还打算回头移栽几株到院子墙外,弄石头摆出一个小花坛,里面种些酢浆草,既能开花,还能吃。
石头沈月章已经都捡好了,她最近每次跟贺留云他们一起上山,都会在路上找合自己心意的石头,大小都差不多,有的时候她没有上山,贺留云和大壮回来的时候还会给她捎两块过来,都是按照她家里已经攒着的石头挑的,要是没遇上,就不捎。
这样陆陆续续下来,沈月章也攒了几十块石头了。
她准备今天下午就把石头摆起来,把麦秆剁开,和泥拌拌,用来固定石头。
沈阳文知道之后,还说要和她一起弄,沈月章当然没有意见,还说要和沈阳文一起再去找酢浆草回来移栽。
徐将军他们今天就要走了,沈李氏本来打算带着沈月章他们去镇上送送徐将军他们,但徐将军他们昨天就派人来,交代了让他们不用跑这一趟,反正明年还要来的,到时候也能再见。
沈李氏也知道徐将军这不是跟他们客气,而是真的是这么想的,于是就让那人给徐将军他们捎回去一份喜饼,这是大盛的习俗,办亲事的时候,娘家会准备喜饼,送给亲朋好友,但沈李氏娘家离得远,也很久没和她有过来往了,所以沈大娘就做主,把这喜饼准备了,就放在沈李氏那里,可以随她送人。
虽然这东西不值什么钱,但也算是让徐将军他们沾沾喜气了。
沈月章把摘回来的酢浆草先泡在了水里,打算等会儿洗干净了就凉拌了中午吃,正往盆里倒水,就听见门口郭婶的声音:“有人在家吗?翠云?”
沈李氏本来在屋里做衣裳,听见郭婶的声音,放下手中的针线出来了,就见郭婶领着两个人,两个人手里还抬着一个大木桶。
原来是大河村木匠把浴桶做好了,给他们送来了。
“快进来快进来,放在这里吧。”沈李氏给他们指了指墙角的小茅草屋,然后又喊沈月章,“月儿,灶台上那个陶罐里是绿豆糖水,快给你郭婶他们倒碗来。”
沈月章应了一声,拿了三个碗,用水涮了涮,才把陶罐里的绿豆糖水倒了三碗出来,一趟一趟端了过去。
王木匠和他儿子接过水,也没客气,仰头喝了一大口,这一路上的热气好像都没了一半,喘了口气,才对沈李氏道:“上次你家两个娃娃去把定钱给了,还差三十五文。”
沈李氏数了三十五文给他,笑着道:“成,麻烦你们了,下次我们做什么的话,还找你们。”
王木匠听了也怪高兴,和儿子歇了会儿,就走了。
郭婶见他们走远了,才对沈李氏道:“来的路上我打听了,王寡妇这两天好像又找媒婆了,估计还没死心呢,你要不回头问问大鸿,看到底是咋回事。”
“我上次问了,”沈李氏有些不好意思,“大鸿说他压根不记得那是谁。”
“看看,真跟我说的一模一样,”郭婶忍不住笑了,“我就说,大鸿一年来来回回帮过的人不少,要是每个都能记住,那还得了?这事啊,就是王寡妇一厢情愿,她是看大鸿老实能干,才看上大鸿呢。”
沈李氏和郭婶一起去屋里说话了,一方面她可以一边缝制嫁衣一边和郭婶说话,另一方面她觉得这些话不适合沈月章他们听,要避开他们一些。
沈月章家里是一片岁月静好了,可沈婆子那边就不是了。
自从分家之后,沈婆子没办法明目张胆补贴沈老四了,因此也是憋了一肚子怨气,但一直忍着,这次没忍住,原因是沈月章他们把说好的一亩地的收成送来了,不多不少,正好一百斤。
沈婆子就想把这麦子给三家分了,主要还是想给沈老四分,她说这麦子是还没分家的时候种的,所以沈老三和沈老四也该有一份。
老二媳妇同意了,但她认为自家要留六十斤,剩下的四十斤平均分给沈老三和沈老四,但沈婆子不同意,她坚持要留最多只能留四十斤,剩下的六十斤给沈老三和沈老四平均分。
就为着这件事,老二媳妇差点和沈婆子吵起来。自从分家之后,老二媳妇就没那么忌惮沈婆子了,因为她发现今后沈婆子老了要靠她伺候,所以沈婆子自己现在也收敛很多了,而且现在沈老二跟她是一条心,不再什么都听沈婆子的了,所以老二媳妇也不用担心沈婆子让沈老二休了她了。
沈婆子不愿意,可她也没办法,老二媳妇在分家之后直接把家里放粮食的屋子上了锁,要是她自己拿着,沈婆子对沈老二说过,让他把钥匙要出来,但沈老二也不想给沈老三和沈老四多分,所以打着哈哈就敷衍过去了。
最后还是依着老二媳妇的意思,家里留了六十斤,给沈老三分了二十斤,沈老四分了二十斤,给沈婆子气得不行,但也只能指桑骂槐地骂两句,再多的是不敢了,因为她自己也发现老二媳妇打心底里不怕她了。
话说分家之后,沈老四到底也开始干活儿了,虽然总是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