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1蔡国熙(1 / 2)

明祖陵,当然就是明朝皇帝朱元璋找到的祖宗陵寝,对于坐上皇位的人来说,修缮祖陵当然是应有之意。

在封建王朝,当皇帝并不是“风水轮流转,今天到我家”的搞法,而是必须有正统的出身。

比如三国时期的刘备,能得到大家的拥戴,是因为他是“汉景帝子中山靖王胜之后也”,也就是所谓的皇帝的“叔叔”,所以也被成为刘皇叔。

而刘家的老祖刘邦,他的出身是个“泗水亭长”,用后世的话来说,他也勉强算体制内的人,只不过是最低级的公务员。

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仔细考证就会发现,他们无一不是家世显赫,李唐家族本就是关中豪族,赵匡胤是武将,老话“穷文富武”也能大致推测出其家庭出身。

遍观历史,也就只有明太祖朱元璋是真正的出身草根,完成了史无前例的阶级跨越。

朱元璋的出身则寒碜,按照几十年前的说法那就是数代赤贫,到他这一辈,又把贫穷给继承了过来。

他放过牛,做过乞丐,当过和尚,前半生饱受欺压,穷困潦倒。

直到后来加入红巾军,参与了反蒙元暴政的斗争,通过一系列的战争,击破农民起义军和蒙元残余势力后,才在南京称帝,建立大明王朝。

朱元璋当了皇帝后,仍然有一块心病折磨他,那就是怎么才能抬高自己的出身,让老百姓对他做天子这件事信服。

“就在你书案上。”

说起来这位蔡国熙眼光也是独到,居然就这么成为了徐阶的门生,还是他高拱的学生。

“老师,前年学生还在苏州知府任上,只是因为家母去世在家丁忧,虽然已满但去吏部听候消息,一直就是暂无空缺,让学生稍等等,已经有半年之久。

高拱佯装关心的问道。

毕竟涉及南京魏国公府,魏广德需要避嫌。

而且,他们接下来要做的早就计划好了,现在各自部衙里把消息传开,让大家生起反感,顺势提出彻查此事。

在丫鬟的搀扶下,徐阶进了书房,磨好墨,徐阶提笔一口气给京城连写了数封书信,分别给张居正、杨博及六科的人。

怎么弹劾,徐阶做为沉浸官场数十年的人自然是驾轻就熟,指望一封奏疏就把人弄走是不可能的。

徒弟好奇地问:“师父是怎么知道的呢?”老道士就解释道:“此处地气暖和,插根树枝,只用十天,必能发芽。”

既然是修建祖陵,自然还得为高祖、曾祖和祖父修建皇陵,可是他根本不知道先祖葬在何处,于是他便四下打听,想要寻找祖坟。

可没办法,必须反击,得想办法把人弄走,继续让海瑞留在应天府,终究是个祸害。

到现在,徐阶还不知道杨博已经以身体原因请辞,要学他回乡养老。

结果到了第十天,他发现枯树枝果然发了芽,这让他吃惊不已,于是他把那根发芽的树枝拔掉,又重新换了一截枯树枝。

海瑞的品级有点高,吏部根本不能动他的位置。

殷士谵也是笑道,“当初出京时,呵呵.”

好吧,这下就有些尴尬了。

说完,他就在地上找了根树枝插在土墩上,然后就和徒弟离去了。

老道士说,既然你已经听到了我们的谈话,你切不可和别人提起,你百年后若葬在这里,家中就会有贵人出世。

为此,朱元璋狠狠惩罚了一些人,这样冒认亲戚的事件才减少。

递条子给魏广德,当然不是他要在其中做什么。

另外,这老人还说了一段关于朱初一的传奇经历,当然这些传奇到底是怎么来的其实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还是得使用连环套,组合攻击的法子,一点点动摇他的根基。

魏广德听到是刑部的条子,立马来了精神,他可是等那边的消息两天了。

而这蔡国熙除了点进士后来拜访过外,之后就没怎么来。

怕了高拱,难道连一个应天巡抚都斗不过吗?

魏广德回到自己值房的时候,芦布快步跟了上来,在他耳边小声嘀咕道:“老爷,刑部游侍郎有条子送来。”

“春台,你现在还赋闲在家,吏部就没安排官职吗?”

别看因为海瑞坐着应天巡抚的官职,可毕竟他徐家在此地耕耘多年,和各地官府的关系错综复杂,牵连甚深,所以海瑞的公文可以下,下面未必卖他的账。

这段时间来的人实在太多了,一开始许多人是他的门生故旧,不过后来或许是因为他表现的很是亲善,于是其他一些人也开始借机登门拜访,想要拉近关系。

蔡国熙是京师广平府永年人,可家境一般,所以当年才会拼命钻营。

“已经是年底,朝廷还有大笔开支要结,官员的俸禄,京营的兵饷,户部也不敢轻易放出银钱。”

但是,让高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