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2大阅演示(1 / 2)

第713章812大阅演示

“说的好。”

吏部尚书杨博开口道。

他本不应该来此,可毕竟总督边镇,也是朝中知兵之人,所以在听到魏广德的话后大声叫好。

虽然文官看不起现在的勋贵,可不代表他们不对初代勋贵的敬意。

朱希忠回头看了眼已经站到大阅台边的杨博,点点头说道:“好。”

虽然因为是操演,所以省略了许多过程,这也是为了避免有僭越之嫌,但是大阅礼明军的表演却是全部都要进行的。

随着“咔咔”整齐的脚步声由远及近的响起的,大阅台左侧由京营中军组成的第一个队列出现了。

没有辜负戚继光长达半年时间的训练,或许在他们被选入前还只是个孬兵,可在这一刻,身上穿着崭新的明军大红鸳鸯战袄,血脉中继承的某些属性也好似被激发了一般。

所有士卒都是昂首阔步在引导旗的引导下,迈着齐步走了过来。

“咦,军威还真是雄壮。”

随着他们出现在大阅台前,原本还坐在椅子上的勋贵和官员都已经起身,站到了台边,想要更近距离观看这场操演。

而说话的,正是吏部尚书杨博。

杨博的整个仕途,几乎都是在边镇度过。

先是巡抚甘肃,后又经略蓟镇、保定军务,嘉靖中期开始总督宣大山西三镇,成为真正的三边总督,其后调任蓟辽总督,回朝任兵部尚书、少保,深受明世宗倚重,视为左右手。

常年在边镇,自然见过的明军甚多,其中也不乏精锐。

不过这些军队多就是装备精良,作战悍勇,可不会有这么整齐划一的动作。

只是从最初的震惊过后,杨博就已经反应过来,虽然戚继光训其三军,如臂使指,但这些到了战场上其实没什么用。

打仗,要的还是士卒的悍勇和作战的技巧。

悍勇,这个不好练,主要是人的性格使然,而作战技巧,在明军中往往都是代代相传。

为什么土木堡之后,京营就垮了,就是因为精锐全灭,断了传承。

最起码,戚继光练的兵,在没有看到他新颖的打法前,一般人都只会以为是花架子,中看不中用。

“这是哪支人马?”

礼部右侍郎吕调阳忽然问道。

礼部官员前来,其实就是检查大阅中的礼仪,看是否有逾制的地方,若是发现则要及时指正。

朱希忠指着军阵前展开的大旗介绍道:“吕侍郎,此乃五军营中军军旗。”

“中军?哦,果然威武。”

吕调阳点头赞叹一句。

五军营虽名为五军,但其实是以中军为主,其余四军分别为左右哨和左右掖,根据这个名字也很容易就能判断出来具体任务。

左右哨两军是以骑兵为主,负责左右180度范围内侦查哨探的工作,战时也被布置在大军左右两翼形成屏障。

左右掖则是护卫中军的左右两翼,兵力较中军也是少许多,装备相似,但配置的火器、弓弩更多一些。

五军营是大军交战的主力,中军则是正兵,和敌人正面交战只用,所以是按照明军标准配备,第一排位刀盾手,之后是枪矛手护卫大阵,鸟铳手和弓弩手则被围着中间。

相较其他军阵,中军营不管是人数还是装备,在此次参阅明军中都是首屈一指的,不仅人数近万人,崭新的甲胄和武器,也是让人眼前一亮的。

“先声夺人呐,戚总理练的好兵。”

霍翼做为兵部尚书,这会儿也是不吝夸奖道。

中军到达大阅台下后就在军旗挥舞中停了下来,要开始向台上官员演练。

随着号角和处于军阵四角的旗帜有节奏的舞动,最外侧的刀盾兵好似同时接到指令般一致对外,一面面盾牌紧密的衔接起来不留一丝缝隙。

动作的整齐程度,霎时间让人侧目。

而更让人惊叹的是,就在盾墙出现的那一霎,无数的长矛从盾墙上面探出,或平举,或斜刺,军阵只在瞬间就变成了一只刺猬般。

“不动如山,不动如山”

下方军阵在这一刻喊出整齐的口号,震撼了大阅台上观礼的文武官员。

外探的长矛在军号声中开始无节奏的晃动,或是外刺,或是不断挥动,刺猬在瞬间仿佛活过来一般。

“这是和敌人遭遇时最常用的防御阵型,用盾墙进行防御.挥舞的枪矛是遮蔽对人投射的箭矢.”

朱希忠这段时间经常来此,所有军阵的演练,之前他就从戚继光口中知道了具体的用法,这会儿他就在给大家解释下方演练的项目。

在有人问到斜刺的枪矛为什么也舞动而不是刺出时,他也解释了这样做的原因。

“扎稳营盘后,还有变阵.”

中军当然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