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0三大殿易名(2 / 3)

关押细细审问,务必确认真伪。”

“大人......”

陈王谟此时才面露为难之色,欲言又止道。

“我知道你在想什么,俞大猷八成是对的,当初被那几个贼人骗了,应该在上报前仔细甄别的。”

说道这里,张臬面带惋惜道,“现在我们要考虑好善后,绝对不能把事儿传出去,会影响我们的仕途。

我拿话将住俞大猷,如果他能把张琏抓到,此事倒是好摆平,最怕的就是战场上刀枪无眼,若是.....到时候再说吧。

记住,把所以俘虏再进行一次甄别,认识张琏的都单独关押,至于怎么处理,到时候再说,你亲自负责此事。”

“遵命。”

陈王谟躬身答道。

“你去吧,尽快把人都接收过来关押好。”

现在,怎么封锁消息才是当务之急,只有先把人证控制住,不管是灭口还是什么,主动权才会牢牢握在自己手中。

其实,在张臬的心里还有另一个担忧。

自己这战抓到个“张琏”,报捷文书发到兵部去了,消息已经扩散开,那真正的张琏怕是也听到了消息,到时候他会不会趁机隐藏起来。

若如此,那想要抓获真张琏的机会就会变得渺茫起来,到时候也只能找由头处理到那些俘虏,绝对不能留下活口。

今日自己将了俞大猷的军,他识趣的话自然知道闭嘴,即便他背后有裕王府。

想到这里,张臬看了眼书桉上的功劳册,那是俞大猷交上来的,其军中立功之人的名单。

本来想要把功劳的大头留在自己这里,现在看来需要分一些出去,也好堵住俞大猷的嘴。

而俞大猷在进入自己军营后,第一时间叫来军中哨探队正。

“立刻把手里所有探马派出去,寻找反贼残部去向,特别是林朝曦等贼首的动向。”

俞大猷回来的路上就想了一路,现在的张琏已经是惊弓之鸟,怕是会汇合手下主力,只有足够多的兵马才会给他安全感。

张琏,应该会和他的大队人马在一起。

现在反贼中主要的几个首领,萧晚和罗袍都已经落网,就剩下他和林朝曦两个。

至于反贼的老巢,那里已经被明军围起来,这会儿倒是不怕他们突围什么的,冲出来他们又能去哪里?

等自己这边处理了周遭的反贼,再回去直接一把火烧山,不怕残匪不投降就缚。

俞大猷已经没心思去一个山头一个山头的拔营夺寨,那只会白白损失人马,手下也会不安,倒不如下狠手了结他们。

在张臬的命令下,驻扎在福建的明军再次动了起来,开始四处追缴张琏残部。

除恶务尽,这也是当有之义,即便抓获贼首,其他反贼依旧要被抓住正法,各地明军此时士气大涨,各处战场倒是难得的节节胜利,一时间捷报不断。

西苑,永寿宫。

嘉靖皇帝终于从玉熙宫又搬回到这里起居,呆在崭新的宫殿里,嘉靖皇帝心情自然很好。

好心情,不仅来自住进新房子,应该还有福建那边捷报的影响。

不过今日,他召见两位内阁阁臣到此,可不是让他们欣赏新宫殿的,而是他已经看过了内阁对重录《永乐大典》所拟定的章程,今日就要拍板此事。

内阁对此次重录大典举荐总校官四人,分校官十五人供皇帝点选。

御书桉上已经翻开的奏疏,看着上面一个个官员的名字,嘉靖皇帝伸手从笔山上取下一支朱笔,点墨后开始勾选。

连续数次后,名单已经被确定,这就是皇帝。

那些官员,为了自己的名字能够出现在那份奏疏里,不断的活动关系,而最后,还是要他作出最后的裁定。

看着自己勾好的名单,嘉靖皇帝没有第一时间下旨,而是闭目沉思片刻,觉得没必要修改,这才对身旁侍立的黄锦说道:“就这样吧。”

“是。”

黄锦答应一声,躬身从御书桉上取过那份奏疏拿在手中展开,嘴里念叨:“诏,重录永乐大典,命礼部左侍郎高拱、左春坊左谕德兼侍读瞿景淳充总校官,

司经局洗马魏广德、右春坊右中允管国子监司业事张居正入馆校录,拱仍以侍郎兼翰林院学士同,广德仍以洗马兼翰林院侍读同,居正仍以中允兼翰林院侍读同,

翰林院修撰丁士美、徐时行,编修吕旻、王希烈、张四维、陶大临,检讨吴可行、马自强充分校官。”

黄锦念完后,把手里奏疏一和,几步到了徐阶面前交给他。

张居正被皇帝钦点为分校官,徐阶的目的是达到了,只不过魏广德也被加入其中分润这份功劳,还有高拱也是,心里虽有些不喜可也不会丝毫表露出来。

想到奏疏里面,殷士谵、唐汝辑的名字没有被点到,心里也只是微微窃喜,总算没让裕王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