俺答部入寇宣府的消息早已在北京城里传开,市井百姓一开始还极度紧张。
几年前才发生了鞑子兵临城下那一幕,时间太短自然让人无法忘怀。
在很短的时间里,京城东、西门的宅院价格暴跌,大量人口涌入南城,让这里显得更加拥挤。
好在大明朝修建的南城墙占地极广,京城的南城方向只有靠近内城附近才被完全开发出来,显得异常热闹,靠近城墙附近却还有大片空地,可以让这些因为惊慌逃进城来的百姓可以搭个临时栖身之地。
当京城百姓经过数天恐慌后逐渐平静下来之时,随着宣府难民通过居庸关等关口进入昌平,进而一些人更是逃难到了京城,市井百姓的恐慌心理再次被提起。
这段时间以来,整个京城都显得人心惶惶,纷乱异常。
对于这样的情况,朝廷和顺天府只能每日派出大量衙役和京营官军上街巡逻,弹压不法。
宣府难民的涌入,虽然让京城百姓着实被吓了一跳,可是他们也带来了比较可信的信息,那就是俺答部确实打进来了,只是目前似乎还没有进攻居庸关,京城这里还是安全的。
朝廷几十万大军会去围剿他们的吧。
这是这段时间以来,京城百姓茶余饭后说的最多的一句话,虽然说话之人怕是自己都不信。
京城附近的百姓终于还是安稳下来了,至少在俺答部没有突破居庸关长城以前,京城还是安全的。
原先因为恐慌涌入南城的百姓也纷纷返回家里,该上工的上工,该耕种的耕种。
京城周边的菜农依旧每日起早京城卖菜,一切似乎又回到了原点,只是京城多了不少宣府难民的身影,他们为了活路四处寻找能够吃饭的工作,或是沿街乞讨生活。
这一日,天光放亮,大量的城外百姓已经堵在阜成门外等待入城。
不多时,随着“嘎吱吱”声响起,厚重城门被向内打开,只是没等他们挤进去就被城中开出来的一队军卒全部挡住。
对于这些百姓来说也见怪不怪,每日都是如此,城门已经打开,很快就会放行的,只需要耐心等候一会儿的事儿。
很快,在城门内外布防好拒马等物后,军卒也不再挺着刀枪阻止百姓进出城门,只是让他们不要拥挤,排队前进。
最先进城的自然是城门外的几辆马车,那些装饰华丽的马车一看就知道不是普通人家所有,自然也有了优先入城的权利。
随着马车进城后,百姓这才三三两两的挑着担子背着竹篓穿过城门。
“哒哒哒.......”
清脆的马蹄踏着石板的响声由远及近,这是一队明军的马队,马上之人全都身穿明军的红色战袄。
这队明军骑兵有七八人,每人身上要么背着什么东西,要么手里提着一根长杆,就这么打马冲向城门,接近的时候,领头之人对着城门守军高喊:“宣府急报,宣府急报......”
听到是宣府来的,城下百姓都不敢怠慢,连忙躲到一旁,让出一条道来,而守城军卒这个时候也已经开始清道,把城门内的百姓驱赶到两旁。
“哒哒哒......”
马蹄声穿过城门洞响起沉闷的声响,随后他们已经冲进了内城。
虽然他们已经离开,眨眼间已经看不到身影,可是城下百姓确实在询问着刚才那队军卒的表情,猜测他们带来的是好消息还是坏消息。
京城兵部衙门里,此时的兵部尚书聂豹坐在公房翻看着各地卫所呈送上来的公文,办理日常公务。
伺候不怎么爱上朝的皇帝,其实对于大臣们来说也是一种幸运,可以提前以各种理由请假,不用天不亮就跑到奉天门去行礼。
当然,大臣们也不能每天都不去,一般都是去几次就请假两三天,然后又去,反正都见不到皇帝,要见那得去西苑。
就算去了西苑,要是没什么大事儿,一般也见不到。
正在翻看中,门外脚步声响起,很是杂乱,显得进来的人很匆忙,聂豹放下手里的公文抬头看去,一名吏员正手捧一份公文从院子中跑到了公房门外。
“什么事?”
作为兵部尚书,一言一行自有气度。
“聂大人,宣府翁大人急报。”
那书吏连忙躬身说道,双手奉上那份公文。
聂豹接过公文看了封口完好,这才点头说道:“知道了。”
说完话,这才打开公文仔细看起来,随即脸上就浮现出一抹狂喜之色。
宣府那边终于还是打赢了。
自嘉靖三十一年,聂豹被起复出任兵部尚书后,一直都在为南倭北虏头疼不已,特别是这个北虏,就在京城左近,稍有动作就会闹得满城风雨,他们兵部自然就是首当其冲被都察院等清流弹劾,让他这个兵部尚书是烦不胜烦。
聂豹字文蔚,号双江,是江西永丰县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