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浙江总兵。
崇祯虽然对这个姓蒋的武将不熟,但对方毕竟刚刚顺利完成了两件危险差事,帮着崇祯送旨意去朱树人那,还顺利请到了朱树人的援军、都已经走到半道上了。
所以崇祯也就坚信,这个蒋若来忠诚度肯定是没问题的,做事勤恳不拖沓。既然他去四川能拉到朱树人及时出兵,那送这个姓蒋的去当浙江总兵,一定也能有助于张国维尽快拉起江南地区的援军,以备不虞吧。
基于这种考虑,蒋若来的新任命没有任何人阻挠,直接就通过了。他给朱树人送完崇祯最后的旨意后,就要去杭州上任。
朱树人虽是十二月初四才刚得到最后的旨意,不过他等待这道旨意本来就需要往返十天,所以旨意送达的那一刻,崇祯承诺的允许他集结部队、等待装备补充的时间,也都已经过了。
因此,朱树人仅仅在一天多之后,十二月初六这天一早,就从襄阳再次开拔,带领超过十万人的湖广军主力北上。
这里必须提一句:十万人的主力部队调动,并不会影响到如今的湖广和四川防务。因为朱树人的军力,跟一年多前没有入川时,早已今非昔比。
他入川之前,就有十四万湖广军,包括一些防守部队,后来消化了一部分陈县大战中的俘虏,和此前湖广地区张献忠军俘虏慢慢改造,又加了一万多战兵,补充完战损后,约有十五六万人。
入川之后,虽然征战也有折损,但补充更多,本部人马始终能保持在十五万左右,但秦良玉的两三万人、方国安的一万多人,还有王光昌兄弟、谭文兄弟等后世“夔东十三家”里的四川本地武装近两万人。
四川战役结束后,朱树人等于是直接把大明的相当一部分家底逐渐邀买人心变成自己的了,
他还很仗义地逐步给秦良玉方国安谭文他们升级一定数量的装备,把二线淘汰下来的东西递补收买人心,顺便也提升这些部队的战斗力。
改造完之后,等于是六万大明川军也成了半嫡系,这些人都加上,朱树人的主力已经膨胀到了二十一二万人。
调到汉中的曹变蛟部,有一万多人,加上汉中本地原有驻防官军,加起来也有两万,算上这些后,朱树人的作战部队人数已经达到了二十四万。这还是刨除了那些只能守本地城池的临时武装、民壮,二十四万人都是能机动作战往外调动的部队。
而他最后一块兵力补充,则来自于彻底剿灭张献忠后,李定国、刘文秀的投降,这些人被改造数月后,拢共也有三四万人可以充军,大约一小半是从军很多年的老营,剩下三分之二至少也是从军两三年以上,有战斗力的。
至于张献忠入川后新抓的炮灰,朱树人几乎没用,八成都放归务农了,这些人被抓时只当了几个月兵,临时守卫地方还行,拉出去远征完全是浪费粮食浪费人命。
另外,孙可望那边也还有两万人,此番朱树人开出优厚条件后,孙可望已经抓紧时机,书面回复愿意归顺接受改编。但实际上还没来得及实施,只是要求孙可望不许再流窜、就地坚守等待朝廷腾出手来接收。
所以,不算孙可望,朱树人都能拉起二十八万人了,算上孙可望,可以整整拉起三十万大军。
全据四川和汉中后,朱树人的兵力,比他当初只有湖广一省时,直接又翻了一倍。从十四万涨到三十万,朱树人只用了一年多的时间。
有如此庞大的势力,短时间内立刻纠集起十几万人救援崇祯,也就不足为奇了。
……
第一批援军就有十几万人,这真要是赶到了北京,那崇祯还真就活了。
但朱树人自有办法,让自己光伟正的形象保持到最后一刻。
十二月初六从襄阳开拔后,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和拖延,就是行军路线和粮道——朱树人一开始故意假装没有提前做安排,默认“南阳的左良玉会维护道路、提供行粮”。
结果部队从襄阳过了汉水,经过樊城、新野之后,去找左良玉要粮的使者,才带回了左良玉扯皮的搪塞。
左良玉当然是拼命叫苦,说自己实在筹不出粮食供应国姓爷的大军,但他有心忠于大明、只要陛下需要,他也愿意勤王,各种扯皮。
而左良玉之所以这么干,一方面是这一年半多以来,他割据自立惯了。二来他当然比朱树人更怕崇祯活着、甚至将来群贼被平定后,会找他算账。
崇祯的脾气刚愎自用,眼里揉不得沙子,那是天下共知的。对崇祯忠诚不绝对的人,就会被视为绝对不忠诚。
左良玉此前的割据自雄,听调不听宣,崇祯之所以忍着,那是暂时没腾出手来对付他,有更可怕的敌人要解决。这要是李自成张献忠都死完了,你看崇祯会不会算旧账?
贺人龙被杀,就是铁证!
所以,左良玉如今虽不至于彻底背叛大明,但不想崇祯活,那是必然的。他幻想的最优解,是崇祯死后,能换个软弱好湖弄、不翻旧账的君主,那说不定他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