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八章 《大明时报》(七)(1 / 2)

大明求生记 拉拉袖 1547 字 2024-01-04

果然不出所料,原本以为往后有了一本有趣的读物可供日常消遣,突然之间没有免费了,这让人接受不了。好比电视剧看得好好地,突然之间断网了一样,说是还要继续看下去,得缴费才行,一看缴费还要当五的制钱,别的什么宝钞、钱庄号票之类都不管用。有书生拿着当一两的宝钞去换《大明时报》,卖报的小童头摇的像拨浪鼓说道:“大老爷啊,小报只收铜钱。洪武通宝折五一枚,或是永乐通宝五枚”让一个孩童当面耻笑,谁受得了?

“我大爷的,打你!”

“哎呀喂,读书人打人啦!呜!呜!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读书人掩面而逃... ... 。

原因是弘治年宝钞到了名存实亡,大明宝钞也走到了尽头,大家都知道中国是世界上第一个使用纸币的国家,也是第一个停止使用纸币的国家。宋仁宗天圣二年(1024),政府开始发行纸币,禁止在此之前几十年私人发行纸币的习俗。十五世纪前期,大约在明朝(1368-1644)的英宗正统朝(1436-1449),政府发行的纸币几乎已经无法流通,从而结束了中国使用纸币的时代。

大明宝钞的面值有一贯、五百文、四百文到一百文几种面值。看看,可没有传说中的一百两、五百两、一千两这种用白银计价的宝钞,那些电视剧中动不动就拿出一大叠百两、千两、万两银钱的银票根本就没有,因为明朝宝钞从来没有发行过银票,而是用贯为单位,八国联军抢走的文物中,现藏于大英博物馆的“大明宝钞”这张纸币,是一张A4大小,制作材料是桑皮纸,质地非常醇厚,有点呈现天鹅绒般的灰色。这张大明宝钞,价值是1贯钱,算是高额的纸币。看上面画着成串的铜钱有十串,每串一百枚。总计一千文价值得有一两银子,如果用四张这样的票子,就值一两黄金。这也是目前发现大明宝钞最高面值的纸币了。

其实从天顺年,大明发行的宝钞已经不能流通了,官府就强制推行,这才造成后来成化年私铸铜钱的泛滥,越禁越烈的程度,跟官府强推宝钞也有关系,在老百姓的眼中,铜钱虽然不是官制,好歹还是铜,总比一张纸要值钱多了。

明朝纸币为什么会崩溃?相较于宋、金、元三个发行纸币的朝代都在王朝末年才发生纸币崩溃的现象,明朝纸币的崩溃发生在王朝经济稳定国力强盛的时代,这个事实令人感到困惑不解。

洪武初年,大明刚立,百废待兴,为了稳定人心及物价,尽快安抚民众,巩固大明刚立的根基,几乎把所有能用的铜材都制成了洪武通宝,这也是大明朝的第一枚钱币,这枚由“大聪明”朱元璋亲自下令铸造的货币,不仅象征着元政府的终结,又代表着新政权至高无上的统治地位。

从秦始皇开创铜本位货币制度开始,一直到宋元,铜钱一直是中原皇朝的主流货币。

《明史·食货志》曰:“(戊申、太祖)即位,颁洪武通宝钱,其制五等:当十、当五、当三、当二、当一。当十钱重一两,余递降至一钱止。并在各行省设宝泉局与宝源局并铸,洪武通宝这一纪重制钱币的推出,不仅结束了元末混乱的货币流通环境,更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

洪武通宝铸造和发行,就像当时的社会一样,需要从无序到有序,由散漫趋于规制。

洪武四年(1371)二月开始改铸大钱为小钱,说起朱元璋和钱,大家一定会想到大名鼎鼎的沈万三。那个传说中富可敌国的财神爷,那个家藏聚宝盆的江南富商。可是历史上的沈万三早在元末就已经离世,根本不可能和朱元璋产生交集,更别提那形形色色,光怪陆离的炫富故事了。

正因为有这样的民间传说是因为朱元璋一生对商人都充满了敌视态度。在他眼中,商人都是无本获利的奸邪小人,正是他们的为虎作伥,才使得天下人食不果腹,衣不蔽体。朱元璋与江南富商真正的交集,在于他对商人群体的痛恨。平定天下后明政府对江淮之地商人的严苛税赋远高于其他地区。相比普通农户,商人集团更痛苦。

洪武七年(1375)“大聪明”朱元璋发现天下铜尽,所发洪武通宝还远远不够市场需要,故而设立宝钞提举司发行大明宝钞,署洪武年号,又给纸币分别定下一贯、五百文、四百文、三百文、二百文、一百文等面值。明朝硬性规定了宝钞和金属货币的比值:宝钞一贯等于白银一两,铜钱一千文;黄金一两等于宝钞四贯。

发行纸币并规定与金属货币的兑换比值,这无疑是一种官方性的抢劫。更为的是,明朝还规定,民间可以拿金银去换取宝钞,但不能用宝钞换取金银。市场交易只能使用宝钞与铜钱,不准使用金银。“大聪明”朱元璋更是想用几乎无成本的纸币取代原来的铜钱,成为市场的主货币。洪武二十七年八月,朱元璋下旨禁用铜钱,强制民间铜钱在半个月内上缴官府换取宝钞,想要让通货完全纸币化。

不过,朱元璋这种企图以政治权力左右市场的想法最终并没有成,民间交易依然以铜钱为主。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