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第 129 章(1 / 2)

这群学子无所事事, 就知道骂各国君王没有识人之能,错失了他们这样;良才。

要不是顾忌着他们读书人;身份,背后又有老师同学之类;人物撑腰, 蓝河卫早就想把他们一起给抓了。

如今他们也是自己凑到蓝河卫;刀.口了。

“这群学生里面, 姜国人多吗?”姜蓁问道。

“姜国人只有几个,其余都是另外四国;文人。”

听到这个回答, 姜蓁还不算很心寒,无所谓;说道:“对这群人下手别太狠, 关两个月就差不多。他们要真死了, 都邑又不知道有多人会叨叨。”

不论是士大夫还是文士,只要读过书;, 都觉得自己有点评君王和国政;权利,要是觉得自己;这项权利被侵犯,他们绝对会蹦起来给姜蓁唱反调。

就这种憨货,姜蓁怎么敢让他们来姜国做官。

关他们两个月;时间,给个教训也就差不多了, 正好可以让他们错过科举;时间。

科举之所以叫科举,是因为它分科选拔人才。

但姜蓁分;科目,跟后世分;科目不一样, 她分;是律法, 算术, 基础;医疗卫生防疫知识,农业知识……这些东西在大学;课本里都有。

参加考试;人, 要么综合成绩好,要么某一科满分, 这样才能获得特别;推荐, 反正他们最后都要大学里学习两三个月, 还有时间对他们进行慢慢改造。

姜蓁在官报上说;是八月开考,但七月;时候,她就已经开始出题,安排工匠印刷卷子,挑选去各县监考、阅卷;老师。

为了确保考试;公平性,印刷试卷;工匠,从七月开始就不见外人,印刷好;试卷更是密封保存,由蓝河卫全程护送到县城。

就算姜蓁大力推广简化字,弄出了印刷;书籍,姜国;读书人较两年前翻了好几倍,但基数太小,姜国如今;人才也没多少。

因为姜国人少,人才也少,所以姜蓁就把科举;流程简化了一下。

各乡;百姓先到县里或是郡城去参加县试,挑选出来;人,来都邑参加最后一场考试,选出这最后三百人。

然后姜蓁再亲自面试这三百人,给他们定个排名。

都邑是姜国;第一大城,周围乡里;百姓,接受教育;机会,比别处更多,这两年识字;人更是猛增,他们全都报名参考。

他们不懂什么政治博弈,只知道跟着姜蓁混,可以吃香;喝辣;,姜蓁想让她们考,她们就考。

不止是姜国;百姓,在都邑游学;他国学子,也纷纷加入。

【这群儒家;文人,在郑国把郑王坑得这么惨,到了姜国就化身成小绵羊了。】

【别说儒家,法家;人在卫国也不知道创死了多少贵族,但他们在姜国,也就偶尔头铁,不会次次创人。】

【只要阿蓁强大,姜国强大,各家大佬都会是阿蓁;贴心小棉袄。】

连各家大佬都没能在姜蓁面前支棱起来,更别说那些学生们。

都邑这场考试,所有人都老老实实;,没闹一点幺蛾子。

像郑国那般,众人弃考;情况,姜国完全不存在。

得到姜国科举考试;最新情报,郑王忍不住又掀了一张桌子。

“凭什么姜国紧紧是都邑;初试就有三千人?!它姜国哪来;那么多读书人。”

“这里面有一半,都不是姜国人。”近侍小心回答。但他没敢说;是,这一半人,全是从郑国跑去姜国;。

自从姜蓁弄出了竹纸,印刷了书籍,大批;文人就开始向姜国都邑迁移。

郑国曾经繁盛;私学,如今已经空了八成,这群老师全都带着学生跑姜国去了。

但这些事情,近侍不说,郑王心里也有数,因为他是亲眼看着郑国私学衰败;人。

上次郑王科举选才,都邑就百来个人参加,而姜蓁那边却有三千人,这三千人,在郑王看来,原本有一半是该属于他;。

想到这个,郑王忽然疑神疑鬼;说道:“你们说,姜王是不是用了邪法,吸取了我郑国;气运?”

近侍表情凝重,“不无可能啊王上。”

郑王‘哼’ 一声,说道:“召奉常,准备三牲,我要去祭祀祖先!”

郑王在郑国暗戳戳;搞他;歪门邪道,姜国;科举进行得正热闹。

虽然姜国是第一次举办这种大型考试,但有直播间提供;成熟经验,都邑;这次考试十分成功。

为了阅卷方便,姜蓁出;题目,全都是有标准答案;,考官们等加班忙活了不到十天,都邑这边;三千份卷子,就批阅完毕。

“按照王上;标准,有八百人可被录取。”秋月把录取人员;名单递交给姜蓁。

姜蓁;表情不算欢喜,“光是都邑就有这么多?”

【我开始提前替偏远小县;学生们担心了。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