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千丝万缕(17)(1 / 2)

深度迷案 春天的熊 1531 字 2023-09-24

不然,在没有见到尸体的前提下,即便是猪脑子也不会在事故中认定某人死亡。

死者会不会是李海东?车祸发生在永城,李海东之前在永城开养猪场……

并且,李海军和李海东本就是孪生兄弟,李海军如果利用李海东实施瞒天过海、金蝉脱壳的“假死”办法,会具备天然优势——他们至少在相貌上一模一样。

同时,他们是孪生兄弟的这一信息,是堰城警方通过多方调查后才得以获取、确认。也就是说,处理这起“车祸”事故的交警,当时极可能不知道摆在他们眼前的“李海军”,居然还有个和他长得一模一样的孪生兄弟。

交警在对“车祸”事故中已死亡的人进行身份确认时,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普遍不会采取DNA验证的方式,大都通过事故人留下的身份信息进行确认。

这些,都为李海军利用李海东调包,为他自己制造“假死”创造了有利条件。

如果死的的确是李海东,那么李海军的这一“假死”办法,到底是有意谋划,还是临时起意?比如,李海东确实出了意外性车祸,而他又恰逢其会,然后想到了这一调包换身份的计划?

没有更多的线索信息,对于李海军的调包分析也只能到此为止。

李竹道正在神游物外之际,会议却被宣布结束。

对于闻忠涉嫌杀害、分尸至少11名受害人的调查是否继续,何友志在会议结束前并没有明确表态。他只说了“支队领导班子会给死者、失踪者,以及所有付出辛勤工作的办案人员一个交代”这么一句官方式的话。

在大家起身往外走的时候,何友志又说,散会后请堰城的李竹道同志去他的办公室一趟。

“我和你们老马是同学,他对你的办案能力持肯定态度。我和他认识很多年,很少听他这么大费唇舌地夸奖一个人。你能将‘白土文案’嫌疑人和李海军联系起来,并证明他们就是同一人,这说明老马没有吹牛。”

何友志对李竹道并未有过多寒暄,以直白而又委婉的方式对他表示肯定后,就直奔主题:

“就目前掌握的线索,说说你对整个案子的看法,从闻忠到屈露露、李海军,你是怎么想的就怎么说。”

李竹道也不客套,低头沉思片刻后,便开始发表他的个人看法。

“根据线索来看,闻忠从小遭受严重家暴,并且被母亲抛弃,这很可能让他形成了‘反社会型人格’。”

“但他仅是‘反社会型人格’,却不是‘反社会型人格障碍’。因为他不但没有‘反社会型人格障碍’这类人当中的行为障碍,甚至比普通人还要更能适应社会,或者说,他比普通人更加洞悉人的心理和社会规则,并能加以利用。”

“从他煽动同学联名写举报信,将班主任老师换下来,还有员工回忆说他曾和许多女性在电话里头聊得很投机,这些都能说明这一点。”

反社会型人格障碍又称无情型人格障碍,或社会性病态,是对社会影响最为严重的类型。其特征是高度攻击性,缺乏羞惭感,行为受偶然动机驱使,社会适应不良、也就是李竹道所说的“行为障碍”等。当然,这些也都均属相对。

高度攻击性,决定了这类人对于社会、他人的危害性极大。

缺乏羞惭感,意思就是这类人没什么法纪、道德观念,简单说,他们什么都干得出来,只有人想不到的,没有他们干不出来的。

行为受偶然动机驱使,就是说这些人的行为动机比较模糊,或者说他们的犯罪动机往往都不明确,没有目的性,可能是一时兴起,可能是看谁不顺眼,也可能是想干就干,甚至就觉得是好玩。简单说,他们一旦杀人放火,很多时候都不需要理由。这一点让他们看起来像精神病人,实际上却又不是。

社会适应不良,顾名思义,就是这类人的言行与公认的社会规范有显著背离,或者说,他们通常在个人生活风格和人际关系方面具有异常的行为模式,从而导致他们与他人难以相处,进而不能适应社会。

李竹道的意思,就是闻忠完全没有“与他人难以相处,不能适应社会”这方面的问题。故此,他将“反社会型人格障碍”中的“障碍”两字去掉,而特意为闻忠杜撰出“反社会型人格”这一专用名词。

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的形成,大都和父母养育方式、家庭微环境存在莫大关系。

“闻忠的‘反社会型人格’,在他十几岁、还未成年时,极可能就有过一次‘发作’。”

“什么意思?”何友志蹙着眉头问道。

“黎玉真的死,相当蹊跷,我认为极可能就是闻忠和史际二人联合起来人为制造的结果。”

何友志看着李竹道,显然在认真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