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5章 飞梭(1 / 1)

自从陆渊进献天文望远镜之后,廖均卿有事没有就去借用,把老朱都搞烦了。

老朱也过了那股新鲜劲儿,干脆直接把天文望远镜送到了钦天监。

廖均卿与一群钦天监的星象师,天天没事就观察星体,同时也在内部展开了激烈的争论。

钦天监之中,星象师各自支持浑天说、盖地说和宣夜说。

之前,三者争论不休。

但等到众人看过了天文望远镜之后,宣夜说迅速占领了主导地位。

廖均卿又翻出了元朝的四海测验的记录加以佐证。

元朝科学家郭守敬向元世祖忽必烈提议:如今元朝疆域比之前大了很多,不同地区日出日落昼夜长短时间不同、各地的时刻也不同,旧的历法已经不适用了,因此需要进行全国范围的天文观测以编制新的历法。

忽必烈接受了郭守敬的建议,派监候官十四人分道而出,分别在二十七个地方进行天文观测,史称四海测验。

设监侯官一十四员,分道而出,东至高丽,西极滇池,南逾朱崖,北尽铁勒,四海测验,凡二十七所。

郭守敬从上都,大都开始历经河南转抵南海跋涉数千里,亲自参加了这一路的重要测验。

郭守敬根据“四海测验”的结果,并参考了1000多年的天文资料,70多种历法,互相印正对比,排除了子午线日月五星和人间吉凶相连的迷信色彩,按照日月五星在太空运行的自然规律编制成了新历法——《授时历》。

《授时历》推算出的一个回归年为365.2425天,与地球绕太阳公转的实际时间,只差26秒!

而世界通用的《格里高利历》是明万历十年才开始使用,比郭守敬的《授时历》晚300多年。

廖均卿结合四海测验的记录发现,一下子解开了自己的许多疑惑!

但同时,又出现了一个巨大的问题!

若地球是运动的,那它到底绕着谁在转?

廖均卿又与众多星象师展开争论,但谁也无法说服谁。

廖均卿又想到了陆渊,亲自上门请教。

陆渊没有直接回答,只是将物理课本丢给他。

........

从元末至明初,天气逐渐回暖,但自从洪武十三年以来,天气又在逐渐转冷。

洪武十三年之时,汉江便被冰封,而再过几年淮河也会结冰,而伴随着低温天气的是洪涝和干旱。

西南因为珍妮纺纱机,以及大力种植棉花,今年产出了大量棉纱。

此时,专门生产棉布的纺织作坊虽然已经出现,但人们更多还是追求丝绸的暴利,还未大量转型。

主要是因为用来纺织棉纱的纺纱机与纺麻纱和蚕丝的纺纱机并不相同。

棉花纤维短、拉力小,这就需要打造新的纺纱机。

大部分江南的工坊主并不愿意出这一份钱。

所以纺棉纱的工坊并不多,要等到建文朝、永乐朝之时,黄道婆纺纱机在松江传播开来,这才让松江棉布迅速占领市场。

但现在市场根本无法消化这么多棉纱,以至于大量棉纱积销,道衍主动上折子说明西南棉纱积销,引起百姓不满,请户部拨款在西南建造棉纺工厂。

朱标做主拨了一笔钱,却并非给西南地区建造棉纺工厂,而是用来采购棉纱的。

陆渊早有准备,还未往句容之时,已经让西山的工坊打造飞梭织布机。

如今,已经做出五十多架飞梭织布机。西南的棉纱一到就可以直接开工!

今日,陆渊邀请朱标一同参观。

朱标看着五十多架飞梭织布机同时工作,快速地织着布,眼睛都看直了。

原本的织布机需要两人同时工作,而飞梭织布机一个人就能完成织布工作!

飞梭快速来回穿行,一张棉布逐渐成型。

好不容易等到织出一匹,朱标立即拿起端详。

“这棉布竟然如此之宽!”朱标惊呼道。

陆渊笑道:“传统踏板织机是由一个纺妇双手操作,布匹的宽度取决于纺妇的双臂宽度,正常也就在五尺左右。”

“而飞梭织布机根本不需要人来提着梭子,自然就没有这种顾虑了!”

“只要梭子飞行的凹槽够长,可以轻松让布匹的宽度达到七八尺!”

飞梭布的宽度对于此时市面上的布匹来说是巨大的优势!

原本五尺布想要做袍子还好,若是做长衫或是做席被等纺织品,就需要用两块布来拼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