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兵部尚书王彦率先站出来表态,躬身道:“陛下,东阳国接连攻灭泡菜国和鹤国,其狼子野心,昭然若揭,我大秦必须早做防范,否则,一旦他们对我大秦采取进一步措施,我大秦东边数百万百姓,将遭受灭顶之灾。所以,臣建议,提前建造战船,训练水军,以备不时之需。” “臣附议。” 相国赵德站出来,躬身道:“陛下,赵封将军接连传来消息,说东阳国派遣战船数次在我大秦海域航行,实在是嚣张至极,如果不能严惩,我大秦军威何在?” 赵德此人虽然可恨,但是,对于这种国家大事,却不含糊。这也是大秦的先帝,也就是秦宁的父亲为何让赵德监国,而不是苏玄策的原因之一——贪财、好权,但大事不含糊,且不会篡权。 “陛下,王尚书与赵相国之言,臣不敢苟同。” 大学生张熙先是喊了一嗓子之后,才快步来到大殿的中央,躬身道: “陛下,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不可不察,一旦发动战争,受灾的,还是我大秦百姓。” “现如今,东阳国已经称霸东海,如果我大秦贸然与其开战,能不能取得胜利或未可知,即便是取得了胜利,也只是徒增孤寡而已。” “所以,臣建议,我大秦应该与东阳国修好,结成兄弟之盟,互通有无。” “如此,才能利于百姓,立于国家,轻言大战者,皆是我大秦的罪人。望陛下明鉴。” “臣附议。” 张熙之后,一名翰林院博士庞源站出来,躬身道:“禀陛下,兵者,国之凶器,圣王不轻易用之,陛下您亲政不久,更加应该广修德政,施恩于百姓,如果贸然间发动战争,于国不利啊陛下。” 说罢,博士庞源竟然直接跪倒在地上,鼻涕一把眼泪一把的,哭的声情并茂,别提有多伤心了。 比死了亲爹还伤心。 “陛下,臣附议,不可轻易出兵啊陛下。” “臣附议,不可出兵。” 哗啦啦的,有了张熙和庞源领头之后,一大群文臣纷纷出列,跪倒在地上,断然阻止出兵。 皇位上,秦宁脸色平静,思绪飞转。 作为大秦的皇帝,他思考的更多一些。 比如,现如今,大秦正在北方和西北之地与匈奴人开战,军费、人力,每天都在以不可估量的速度损耗。如果再与东阳国开战,那就是两线,或者是,三线(两个敌人,三条战线)开战。 两线开战,历来都是用兵的大忌,情非得已,不能这样做。 李九道穿越前本来就是特种兵队长,穿越而来之后,前身的身份也是将军之子,两世的记忆和见识,自然也有和秦宁一样的判断。 所以,尽管李九道很想亲率大军灭了东阳国,但是,却不得不压下心里的愤怒和斗志,将其化为前进的动力。 有朝一日,必然金戈铁马,亲率大军马踏东海。李九道暗暗发誓。 更何况,除此之外,大秦还有其他的隐患,比如—— “请奏陛下。” 新任户部尚书陈长青出列,来到大殿的中央,躬身道:“臣以为,比起出兵东阳国,跨海作战,我大秦目前还有一件更加重要的事情急需要解决。” 话毕,群臣噤声,纷纷看向陈长青,想要知道是何事情。 而秦宁,也是眉梢一皱,问道:“何事?速速说来。” 陈长青躬身道:“禀陛下,豫州干旱,三十万百姓继续赈灾。攘外必先安内,若我大秦不能尽快解决灾民的问题,恐怕会引发大的灾难。” “臣附议。” 吏部尚书司徒全站出来,躬身道:“陛下,救民如救火,必须尽快拨粮派人赈灾。” “臣附议。” “臣等附议。”紧随其后,其余大臣也纷纷出列,附议。 秦宁见众臣如此的一心,且赈灾本来就是利国利民的大事,自然是没有理由拒绝,遂直接宣布道:“既然众位臣工都没有异议,那此事就这么定了。” 说罢,秦宁看向陈长青,问道:“陈爱卿,此次赈灾,需要多少粮草,派何人前去比较合适啊?” “禀陛下。” 陈长青微微躬身,道:“赈灾之事,确实刻不容缓,但是,我大秦与匈奴作战,消耗巨大,且川蜀之地黎冰制造堤坝也需要大量钱粮,如果再拨钱粮去豫州赈灾的话,前线,或者蜀中之地就要减少供应,如此一来……” 陈长青的话虽然没有说完,但是,其中的意思却很明显了——大秦没钱了。 话毕
第202章 大秦没钱了(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