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心中比较有权威性。 而钦天监分别有天文科、漏刻科、回回科、历科四个部门,天文科观测天象;历科确定日期;漏刻科则是确定每一天的时刻,报时报更;回回科,是以回回之法推算天行之度,算是对预测天文的一种补充。 如今来的,就是天文科的人。 让这种官方的权威机构出面做背书,显然更能让人信服。 “那走吧。” 高逊志本来是想本能地拒绝,但想了想,反而欣然从命。 在时代变迁的浪潮前,做一个抱着旧时代大船的殉道者,显然是没什么意义的,人活着总得看看一路上的风景。 —————— 午时,国子监门前。 在随机抽取99份玻璃棱镜的利益诱惑下,有很多国子监的监生和南京的市民来到了此地,很有一副人山人海的景象,不过好在广场够大,倒是也没出现因为人流密集而导致的踩踏事件。 大家都不傻,就算是一万个人来了,那也是百分之一的几率,玻璃这东西现在就很值钱,别管棱镜跟普通的镜子有什么区别,只要白嫖到,转手卖了肯定是血赚的。 “这到底是干嘛的?难道还真能弄出个彩虹来吗?” “哎,你懂个屁!” 旁边有同伴听见他的话,笑骂道:“你知道前两天,这国子监里发生了什么事吗?” “嗯?” 听说有什么他们不知道的事情,周围的其他行人都停住脚步侧耳倾听。 只见刚才那位压低声音对身边的朋友神秘兮兮地问道:“到底发生了什么?” “快点儿,别磨蹭,让老子也跟着好奇死了。” 旁边的人急不可耐道:“你倒是快说呀。” “国师抽空在科学厅亲自授课的时候,拿了一根蜡烛,一个木板,一面玻璃,你猜怎么着?” “我猜你个鬼!” “嘿嘿.”那位同伴得意洋洋地笑道,“这发生的事情可了不得呐!据说是把那木板中间戳了个小孔,然后你猜怎么着?” “再不一口气说完老子打死你!” 眼看再卖关子就要挨打,他说话终于利落了起来。 “蜡烛的光透过木板的小孔,玻璃上蜡烛的影子直接倒过来了!” “啥?” “我说,蜡烛的影子倒过来了!” “这” “这是为啥?” “你问我我问谁?” 众多路人议论纷纷。 “这倒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老祖宗就研究明白了。” 此时,曹端忽然说话。 见这位个头很高,肤色很黑的读书人说话,众人纷纷望来,而其中就有眼尖的国子监监生,直接认出了二人的身份。 “是高太常和月川先生!” 听到是这两位大儒亲临现场,人群顿时沸腾了起来。 曹端抬手压了压人们的呼声,开口说道:“《墨经》中就曾记载,景到,在午有端;与景长,说在端景,光之人,煦若射,下者之人也高;高者之人也下,足蔽下光,故成景于上;首蔽上光,故成景于下,在远近有端,与于光,故景库内也。” 这里要简单解释几个字,‘到’通‘倒’,即倒立的意思;‘午’指两束光线正中交叉;‘端’在先秦汉语中有‘终极’、‘终点’的意思。 也就是说,‘在午有端’指的是光线的交叉点,即针孔,而物体的投影之所以会出现倒像,是因为光线为直线传播,在针孔的地方不同方向射来的光束互相交叉而形成倒影。 ‘光之人,煦若射’是一句很形象的比喻,是说照射在人身上的光线,就像射箭一样,而后面的意思则是照射在人上部的光线,则成像于下部;而照射在人下部的光线,则成像于上部,所以直立的人通过针孔成像,投影便成为倒立的。 ‘库’指暗盒内部而言,物体反射的光与影像的大小同针孔距离的关系,物距越远,像越小;物距越近像越大。 所以基础光学里的小孔成像在华夏真不是什么稀奇东西,老祖宗早就把原理研究的透透的了,但是后世儒家不学墨家的东西,所以基本只有工匠们在实践过程中会运用,但具体原理,早就没有人宣扬了。 但对于近代科学,尤其是物理学而言,光学却是绝对不可缺少的分支学科。 先别提“光年是什么单位”这种弹幕钓鱼问题,也不用说涉及到量子力学基础的光的波粒二象性,就说最基础的应用,不管是天文还是航海,光学这门分支学科都是必须普及的。 如果没有足够的光学知识,那么人类在
第四百三十章 光学(3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