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 下午。 制科放榜,和外界预期中差不多,范仲淹、梁适皆入三等,王素、吴待问四等,胡瑗入五等。 然而,虽然范仲淹和梁适都是三等,但两人的授官却截然不同。 范仲淹直接被任命为管勾国子监公事。 单从组织架构而言,国子监祭酒和国子监司业是国子监的正负长官,但宋初祭酒和司业两职不除受。 故此,国子监实际上的长官为判国子监事。 作为国子监实际上的一把手,资序当然不会太低,唯有侍从官(两制待制以上)能够担任。 一般而言,国子监掌事为两人,一人是侍从官以上的判国子监事,另一人为同判国子监事。 如果是以非侍从官领国子监事,则在差遣名前加‘管勾’,即管勾国子监公事。 在当今的架构下,管勾国子监公事是仅次于判国子监事的二、三把手。 宋代国子监,既是教育机构,如国子学、太学、广文馆、律学皆是其下属机构。 同时,国子监也是教育管理机构。 范仲淹从一介选人,直接成为教育部主官之一,当真是一朝入风云,平步青云上。 当消息传出时,不知多少人的肚子泛起了酸水。 酸死了! 然而,对于范仲淹而言,除受管勾国子监公事,这是一件压力极大的差遣。 上一任判国子监事是谁? 名儒孙奭! 现任判国子监事是谁? 孙奭推举的经学大家贾昌朝! 孙奭是九经及第,贾昌朝是献书有功,特赐同进士出身,虽然两人都不是进士出身,但两人俱是当世有名的经学大家。 同贾昌朝一起管理国子监,范仲淹只觉得压力山大。 自己何德何能啊。 其实,有一点是范仲淹不知道的,孙奭推举贾昌朝为判国子监事,并不是单纯的欣赏贾昌朝。 而是有相当程度的场外因素。 孙奭是太宗端拱二年(989)以九经及第第一人,即诸科考试中第一名,此次贡举的状元是陈尧叟。 虽然诸科出身比不上进士,但有一点例外,九经及第者,注官从优,九经及第第一,授官等同于进士一甲。 陈尧叟和孙奭,一人为进士科第一,一人未九经第一,一时间风头无二,有所交集,也是顺理成章的。 而贾昌朝在原配夫人王氏离世后,又续娶了陈尧咨之女陈氏。 陈尧咨和陈尧叟是兄弟,虽然陈尧叟于天禧元年离世,但陈氏和孙奭的交集仍在。 孙奭推荐提携陈氏后辈子弟,并不是什么难以理解的事。 另外,贾昌朝虽然是训诂学专家,但他本人并不是那种腐儒,此人很善于钻营。 贾昌朝是宋朝第一位以经延官进位宰执的官员。 不过,他能进封宰执,靠的倒不是能力,而是靠关系。 贾昌朝的夫人陈氏,出身阆州陈氏,有资格随母亲出入宫闱,陈氏先是结识了真宗次子周王的乳母,后来又结识了宫人贾氏。 贾氏和贾昌朝虽然都姓贾,但两人并无多大关系,贾昌朝纯粹是想巴结对方,两人才以故侄相称。 日后的温成皇后张氏(剧中的张妼晗)初入宫时,便是由宫人贾氏收为养女。 正因为和贾氏交好,随着张氏日益受宠,贾昌朝的官位也是一路高升,他能进位宰执,和温成皇后脱不了干系。 然而,寒门出身的范仲淹,压根就不知道这些内情。 在他的眼中,贾昌朝的确是经学大家, 天禧元年(1017),年仅二十岁的贾昌朝,就编写了一部训诂学着作《群经音辨》。 (专门注释群经之中同形异音异义词的着作) 贾昌朝也正是由此入仕。 二十岁贯通群经,校注同形异音异义词,且能够得到学术界的认可,毫无疑问,贾昌朝绝对是天才。 虽然贾昌朝要比范仲淹年轻,但达者为先,在范仲淹看来,他的学问是万万比不过贾昌朝的。 就在范仲淹怀疑自己能否胜任此差遣时,家中的婢女忽然来报。 范仲淹的家中本来是没有仆从的,现在有的仆从,都是随着妻子李氏一起嫁到范家的。 考虑到李氏是世家大族的嫡女,即便范仲淹不习惯有人侍候,也只得慢慢习惯。 “郎君,寇府来人通知郎君于今晚前往府中赴宴。” 京中能以寇府相称的府邸,自然只有一座。<